歐洲人計畫取消紅綠燈,我們卻還「不闖紅燈」

俗話說,「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如今,歐洲人正夢想著將這句名言應用到交通管理上。據德國《明鏡週刊》最近的報導,作為試點,歐洲7個城市和地區正在嘗試取消街上所有的紅綠燈和指示牌,讓司機和行人通過自我約束來維持交通秩序,真正做到友好相處(11月23日《環球時報》)。
歐洲人的「前衛」可謂讓人大跌眼鏡。在我們還沒有將「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貫徹落實的時候,人家歐洲人已經開始「反濮歸真」了。這引起我的一些思索。

我有一位曾出過國的朋友說:「我在國外很遵守交通規則,在國內我經常闖紅燈,走路不走人行天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可能心態不一樣。」不少人把國人「不守規矩」的行為歸咎為心態問題,我承認,但不完全贊成。與其說是心態「不正常」,不如說是規則意識的缺失。中國人一向重私德,卻忽視公德,所謂「法不責眾」,彷彿大家犯錯就不是錯了,其實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規則意識不是憑空得來的,事實上,任何深入人心的規則都需要強有力的保障。歐美國家一般都有嚴格的交通法規,以及最鐵面無私的執行者。在新加坡,行人不遵守交通要被處以高額罰款,如闖紅燈、不走斑馬線亂穿馬路要罰款20新元(100元人民幣)。國外的公交專線是不得進其他車輛的,即使外面很堵,也不能進,一旦進入公交專線就會被抄牌。在長期的「訓練」下,才形成了這種規則意識。而我們常常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反而覺得老外「古板」、 「不講人情」。

回過頭看,歐洲城市取消紅綠燈和指示牌並不是「開倒車」,反而是在規則已經深入人心的情況下,取消了「有形」的規則,而放心地讓已經根植於內心「無形」的規則發揮作用。

那麼,這對我們有什麼借鑒意義呢?首先要嚴肅法紀,繼續維護「有形」的規則,對不遵守交通規範的人嚴格按章辦事;其次,更重要的是從小事著手,培養和形成我們內心「無形」的規則,直至把這種規則變成一種信仰,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信只要如此,有一天我們也可以驕傲地對紅綠燈「說不」。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