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生活感到幸福嗎?您認為生活的環境和諧嗎?今天(12日)上午,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首次發布「和諧指數」,這是全國範圍內第一次發布有關和諧社會的官方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和諧社會的認同感比較客觀,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未來充滿信心,大多數市民對北京有較強的歸屬感。46.9%的被調查者認同「北京市是一個和諧、充滿活力的社會」,認為一般的佔42.9%;當被問及「實現和諧社會的信心」時,70.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信心。
我真佩服中國人的「敏感」水平,從中共中央決定把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十六屆六中全會的主要議題,到十六屆六中全會召開期間,這「和諧」兩個字就在各種媒體上熱得燙手了。瞧瞧咱北京跟緊得更讓人咂舌,這六中全會昨天剛閉幕,今天統計局就把拿「和諧指數」的統計資料拿出來「獻禮」了。這還不算,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已經啓動了「創建和諧勞動關係單位、和諧勞動關係工業園區活動」,並號召有關單位從本月開始申報「和諧單位」。若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要不了多久,北京的空氣裡也會瀰漫著「和諧」氣氛的了。也許今後見面第一句話不再是「您吃了嗎」之類的問候,而是「您今兒個‘和諧’了嗎?」
筆者找來六中全會的公告仔細閱讀,發現中央是這樣描畫「和諧」遠景的: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産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係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客觀地說中央定的這個目標還是比較實在的。只要我們加強制度建設,加強法制建設,堅持科學發展,堅持反腐倡廉,十幾年後的中國社會毫無疑問肯定要比現在和諧得多。然而,和當初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出臺一樣,中央有關文件表述的非常清楚,即:「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我們在報導或者宣傳時往往忽略了「黨要」中那個「要」字,把黨要怎樣弄成了黨已經怎樣。於是電視報紙鋪天蓋地都是「三個代表」的光輝業績,有時弄得大家都感到不好意思。相信各級黨委看了這樣的報導心中肯定也不是滋味。
現在這種現像似乎已經成了我們許多人的「習慣動作」,我們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落實中央精神,腳踏實地努力工作,而是千方百計觀顔察色,揣摩如何「迎上」。君不見中央號召全黨要努力做到「三個代表」,於是我們看到和聽到的都是某地已經如何如何「代表」了;中央號召要為農民減負增收,於是我們聽到和看到的都是某地已經如何如何為農民兄弟減負多少增收多少了;中央號召要加強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於是我們聽到和看到的都是某地已經如何如何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了多少回了……
筆者以為,有些不正常的事情未必就是中央的真實意圖,也不是中央的精神實質,而是有那麼一些「歪嘴和尚」硬是討好賣乖的把中央的「好經」給念歪了。就拿這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來說,本來「和諧」對於任何一個社會都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也是地球人心目當中最高的理想境界,但是中央沒有提出的時候,各個部門和媒體都像啞了痴了一樣,很少見到有作過這樣期求和廣泛宣傳的。可是中央這邊一提說要「構建和諧社會」,一些部門和媒體立馬趨炎附勢,溜須拍馬地「跟」過去。如果跟得恰當,跟得得體倒也便罷,關鍵是有的部門和媒體純粹是亂起鬨,亂獻媚,亂「啞啞學語」!
魯迅說過中華民族具有某種「劣根性」,那麼這種「一窩蜂」式的盲從心理算不算其中的一種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我真佩服中國人的「敏感」水平,從中共中央決定把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十六屆六中全會的主要議題,到十六屆六中全會召開期間,這「和諧」兩個字就在各種媒體上熱得燙手了。瞧瞧咱北京跟緊得更讓人咂舌,這六中全會昨天剛閉幕,今天統計局就把拿「和諧指數」的統計資料拿出來「獻禮」了。這還不算,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已經啓動了「創建和諧勞動關係單位、和諧勞動關係工業園區活動」,並號召有關單位從本月開始申報「和諧單位」。若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要不了多久,北京的空氣裡也會瀰漫著「和諧」氣氛的了。也許今後見面第一句話不再是「您吃了嗎」之類的問候,而是「您今兒個‘和諧’了嗎?」
筆者找來六中全會的公告仔細閱讀,發現中央是這樣描畫「和諧」遠景的: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産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係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客觀地說中央定的這個目標還是比較實在的。只要我們加強制度建設,加強法制建設,堅持科學發展,堅持反腐倡廉,十幾年後的中國社會毫無疑問肯定要比現在和諧得多。然而,和當初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出臺一樣,中央有關文件表述的非常清楚,即:「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我們在報導或者宣傳時往往忽略了「黨要」中那個「要」字,把黨要怎樣弄成了黨已經怎樣。於是電視報紙鋪天蓋地都是「三個代表」的光輝業績,有時弄得大家都感到不好意思。相信各級黨委看了這樣的報導心中肯定也不是滋味。
現在這種現像似乎已經成了我們許多人的「習慣動作」,我們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落實中央精神,腳踏實地努力工作,而是千方百計觀顔察色,揣摩如何「迎上」。君不見中央號召全黨要努力做到「三個代表」,於是我們看到和聽到的都是某地已經如何如何「代表」了;中央號召要為農民減負增收,於是我們聽到和看到的都是某地已經如何如何為農民兄弟減負多少增收多少了;中央號召要加強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於是我們聽到和看到的都是某地已經如何如何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了多少回了……
筆者以為,有些不正常的事情未必就是中央的真實意圖,也不是中央的精神實質,而是有那麼一些「歪嘴和尚」硬是討好賣乖的把中央的「好經」給念歪了。就拿這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來說,本來「和諧」對於任何一個社會都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也是地球人心目當中最高的理想境界,但是中央沒有提出的時候,各個部門和媒體都像啞了痴了一樣,很少見到有作過這樣期求和廣泛宣傳的。可是中央這邊一提說要「構建和諧社會」,一些部門和媒體立馬趨炎附勢,溜須拍馬地「跟」過去。如果跟得恰當,跟得得體倒也便罷,關鍵是有的部門和媒體純粹是亂起鬨,亂獻媚,亂「啞啞學語」!
魯迅說過中華民族具有某種「劣根性」,那麼這種「一窩蜂」式的盲從心理算不算其中的一種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黃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