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蘇東坡的美食人生

 2006-07-27 23: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美食"東坡肉 "

蘇軾,於北宋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出生於四川眉山,這是北宋一朝最黃金的時代。他的家庭說不上富有,但也衣食無憂,即便如此,蘇軾小時候和他的弟弟蘇轍常吃的也是「三白」之飯,即一餐只有一碗米飯、一碟白蘿蔔、一碟鹽,但在這樣的食物卻滋養了兩位文學大師,看來人的聰明才智靠天生和後天的努力,與什麼補腦沒有關係。而蘇軾的家鄉四川,從秦代開發以來,即被稱為天府之國,這裡以豐富的物產成為歷代國家的糧倉,物產的豐富也帶動了美食的發展,辣椒還要有數百年才能傳入中國,因此那時的川菜並不似今天的麻辣,但鮮嫩肥膩的風格已初露端倪,尤以淡水魚與豬肉的做法天下聞名,而蘇軾的母親不僅是一位能讀懂《漢書》的才女,更是一位廚藝好手,川人尚食的傳統與母親的熏陶,使蘇軾也有了一項愛好—烹飪。

喜歡烹飪的人大多是勤快的,未到而立之年即憑著才華,平步青雲的蘇軾在他的任職上,表現出了他的勤政,在他的第一個地方官任上---陝西鳳翔,遇到了多年未遇的大旱,他領導百姓抗旱、祈雨,在解除旱情後,他命人宰羊做羊湯與民同慶,蘇軾是喜歡羊湯的,為此他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公元1071年,蘇軾調任杭州通判,在這裡他與茶結緣,一天,因病告假,孤山寺的惠勤禪師讓他一日之中,飲濃茶數碗,不覺間病已痊癒。蘇軾便在禪寺粉壁上題了七絕一首: 「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自此,蘇軾愛好上了品茗,詩作中也常見對茗茶的讚美,「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園景色。「從來佳茗似佳人」更是與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們輯成了茶館茶莊的名聯。

公元1077年,蘇軾出任徐州知府,適逢黃河決口,蘇軾身先士卒帶領百姓搶險抗災,七十個晝夜終於戰勝水災,徐州百姓紛紛殺豬宰羊來慰勞自己的父母官,蘇軾推辭不掉,就讓家人按四川老家的的做法,把豬肉燉好回贈給參與抗災的百姓,大家

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其為「回贈肉」。

公元1079年,蘇軾再次遷官至湖州,一日在晾晒字畫時,他突然看到了已故好友文與可贈給他的墨竹圖,睹物思人不禁失聲痛哭,當晚寫下了紀念好友的文章《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回憶了文與可畫竹,特別是喜歡食竹筍的往事,文中說,自己曾經故意和文與辯論是否有萬丈高的竹子,因此你來我往了數十封信(海納感嘆,要是當時有論壇BBS,兩個人的爭論會吸引很多眼球關注),最後文與可仔細的請教了很多人,說絕對沒有,而蘇軾卻「狡猾」的說自己所說的萬丈高竹是講的竹子挺拔的氣勢,隨後又說,你文與可不是喜歡吃竹筍嗎?現在你作官所在的陝西洋縣篔簹谷,可是有江北不多見的竹林,恐怕你當幾年官,滿山的竹子全要被你吃光了,文與可收到這封信時,正好是休息日(中國古代以十天為一週,第十天是公務人員的休息日),文與可帶著老婆孩子在篔簹谷遊玩、野餐,吃的正是剛從地裡刨出得春筍,讀到此信笑得噴飯滿案。寫到此處蘇軾感嘆再也沒有與自己有此同好的人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在此文中也應運而生。

就在這一年,蘇軾受小人的誣陷,也就是所謂誣蔑皇帝的「烏臺詩案」,下獄並被貶至湖北黃州,做了地方武裝副部長(團練副使),靠著微廉的俸祿,無法養活家人,他便在黃州城外的東坡上開荒種地,他學自己的偶像唐代的白居易,而自號「東坡居士」,(就像現在的網友常給自己註冊一個「馬甲」,呵呵)自此,人們稱其為---蘇東坡。即使生活艱難,蘇東坡也抱著極為樂觀的心態,繼續著他的美食生活,他在《初到黃州》一詩中寫道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這哪裡能看出被貶官的悲哀,分明是一副賞美景、嘗美食的好心情。黃州是蘇東坡一生的重大轉折,由此他的詩詞更為豪邁,心情更為灑脫,一切達到了頓悟的境界。生活是清苦的,但美食使生活充滿了樂趣,黃州的豬肉非常便宜,蘇東坡買來豬肉,用慢火清燉,然後加入醬油等調料,做出的肉美味無比,這也許就是紅燒肉的起源,為此他還專門寫了《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另外還有一種清湯的做法,蘇東坡用其情有獨鍾的竹筍和豬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對上,蘇東坡信手寫下了一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黃州臨近長江,因此魚也成為了蘇東坡美食的原料,閑暇無事之時,蘇東坡常學漁夫樣身披蓑衣,在江邊垂釣,上鉤的魚很快就上了他的餐桌,而味美卻有毒的河豚也成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更是寫了春天的竹筍、肥鴨、野菜、河豚,真可謂是一句一美食。蘇東坡在黃州西山寺遊玩時,學會了寺中的一種用山泉水和面做酥餅的方法,回家如法炮製,也成為了他招待上賓和禪師高僧朋友的點心。

蘇東坡不善飲酒,說自己「吾少時望見酒杯而醉」,雖然曾在盛產西鳳美酒的陝西鳳翔和酒風盛行的山東做過官,並留下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邁詩句,但他依然不勝酒力,在黃州似乎是因為有了更為灑脫的心境,他卻酒量大增,他說「而今亦能飲三蕉葉矣。」但蘇東坡有著都獨特的飲酒觀--飲酒不求酒量,但求酒趣。他反對泥醉,而主張「半酣」:「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黃州盛產柑橘,蘇東坡竟然還嘗試著用蜜橘釀酒,當然酒的質量是不過關的,朋友們飲過後紛紛腹瀉,成為一時的笑談。

北宋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晚秋時節,蘇東坡與幾位好友乘一葉小舟在長江上品酒賦詩,當舟行至赤壁,面對月上東山、水光接天的美景,在美酒半酣之時,蘇東坡揮毫寫下了《赤壁賦》。蘇東坡對此意猶未盡,不久當一位朋友送來了一條「巨口細鱗」的鱸魚(海納懷疑他這個朋友就是「河東獅吼」典故的男主角---黃州岐亭人陳季常),蘇東坡也拿出了珍藏已久的好酒,再次乘舟來到赤壁,又一次的嘗美味品美酒賞美景,這一次蘇東坡還藉著酒興徒手攀上了峭壁,飽覽壯麗的山河之際,他不僅寫了《後赤壁賦》,而且還填詞《念奴嬌 赤壁懷古》。在這之後不久,蘇東坡得到了宋神宗的赦免,離開了生活四年之久的黃州,而他在黃州不僅留下了上百篇的流傳千古的名作,也留下了許多獨創的的美食,這一切都可以用膾炙人口來形容。

公元1085年,蘇東坡被任命為登州知府,這是蘇東坡第一次見到大海,而且登州所轄的蓬萊是至今也聞名遐邇的人間仙境,這裡不僅有神奇的海市蜃樓景觀,而且還是魯菜的發祥地,一切都令蘇東坡興奮不已,然而僅過了五天,皇帝下詔讓其還朝為官,依依不舍之際,蘇東坡遺憾於自己沒有見到海市蜃樓而祈禱海神,傳說第二天在蘇東坡即將離開時,海天之際果然出現了海市蜃樓景觀,蘇東坡留下了《海市詩》帶著喜悅的心境離開了登州,這首詩翰墨流傳海山增色,而深知民眾疾苦的蘇東坡並沒有光沉溺於山水,回到朝中,馬上上疏皇帝《乞罷登萊榷鹽狀》,陳述了「登州、萊州百姓食官鹽,官無一毫之利而民受三害」的調查結論,自此可以不食官鹽的登萊百姓,為他修建了蘇公祠。蓬萊直今還流傳著「五日登州府,千年蘇公祠」的佳話。寫到這,海納似乎有些遺憾,蘇東坡如果在登州多為官些時日,以膠東地區豐富的物產、水果、蔬菜、特別是海鮮,肯定會使蘇東坡創造出更多獨特的美味佳餚。

回到朝中的蘇東坡,被任命為禮部尚書,這是一個非他莫屬的官職,在司馬光全面廢除王安石新法的時候,曾被王安石等視作保守派的蘇東坡,卻仗義執言,作出了堅持新法中合理措施的提議,這次他又被真正的保守派們視為了變法派,但在對他賞識有嘉的高太后的袒護下,蘇東坡得以保身,可蘇東坡意識到這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熱愛自由崇尚灑脫的蘇東坡,這一次自己請求外放流官,公元1089年,他終於如願以償的又一次來到杭州,出任的杭州的父母官—知府。上任伊始,為瞭解決西湖在雨季氾濫,蘇東坡又一次的率領民眾清淤疏濬並修繕湖堤,這被後人稱為「蘇堤」的湖堤之於西湖,宛如明眸上的一道秀眉,它不僅使西湖地區魚米豐茂,同時也為西湖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為了犒賞參加工程的民眾,蘇東坡按照自己的老習慣來宴請大家,他在徐州首創在黃州完善的紅燒肉,終於在這次大宴中蜚聲海內,自此脫離朝堂回到民眾中的蘇東坡,一夜之間就成為了一個品牌,成為了時尚的代名詞,所有品位的、時尚的東西都會與蘇東坡相關聯起來,被冠以「東坡」的「品牌」,蘇東坡在黃州創造或仿製的幾道美食,被人們稱作了「東坡肉」「東坡餅」,就連蘇東坡常戴的帽子被冠以「子瞻帽」(子瞻,蘇東坡的字),在杭州蘇東坡把西湖盛產的大鯉魚,又做出了新的方法,他先選一條鯉魚,用冷水洗,擦上點兒鹽,裡面塞上白菜心。然後放在煎鍋裡,放幾根小蔥白,不用翻動,一直煎,半熟時,放幾片生薑,再澆上一點兒咸蘿蔔汁和一點兒酒。快要好時,放上幾片橘子皮,乘熱端到桌上吃。這種做法很快又一次風靡全國,被稱為「東坡魚」,西湖中還盛產河蝦,蘇東坡獨闢蹊徑用杭州的另一種著名特產龍井茶為配料,做出了清鮮可口的龍井蝦仁。蘇東坡飲茶更有品位,不僅講究新茶、泉水,還講究美器,他設計了用一種美觀實用的提梁壺,蘇東坡曾在江蘇宜興小住,當地有著制壺傳統,蘇東坡的設計很快被當地的能工巧匠所運用,再次流行全國,這種茶壺當然又被人們稱作了「東坡壺」。在杭州的歲月是蘇東坡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兩年以後,蘇東坡先後幾次被內調回朝,又外放為官,不久他的賢內助夫人王閏和他在朝廷中的靠山高太后這兩個女人相繼辭世,蘇東坡的又一次厄運到來了。小皇帝全然不顧師生之情,將蘇東坡發配當時地處嶺南荒蠻之地的廣東惠州,蘇東坡只帶著小兒子和夫人王朝雲上路了,即使在路上連番又接到皇帝的再次貶官和不允許他乘船只能靠腳力去發配地的命令,蘇東坡也沒有表現出一絲的哀號,一路上的詩作只是表現了艱辛卻又透著樂觀,在途經江西贛州時,蘇東坡第一次吃到了炸大腸,這竟讓他歡欣不已,成為他日後的下酒必備佐餐。來到惠州,蘇東坡欣喜地發現這裡並非荒蠻,這裡「四季如夏」,到處飄著果香、茶香,當地百姓對這位大文豪的到來也極為歡迎,蘇東坡也很快適應了當地的客家飲食習俗。他說:「惠州風土食物不惡,吏民相待深厚。」這裡地處亞熱帶,瓜果蔬菜生長得快,蘇東坡得口味似乎也發生了變化,喜歡上了素食,他看著自己耕種的蔬菜即將收穫,喜悅的賦詩道:「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我與何憎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在他看來,這些蔬菜比那雞鴨魚肉還要味美。豐湖是蘇東坡最喜歡野炊的地方,他把這裡湖邊長生的籐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豐湖有籐菜,似可敵莼羹」。肉也不是不吃,當地有鹽場,蘇東坡在煎炒烹炸之外,開創了一種新的廚藝—鹽焗,他做的鹽焗雞皮脆、肉滑、骨香、味濃。新鮮清爽的荔枝更令他喜悅,蘇東坡甚至賦詩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更可貴的是,他與知己伴侶王朝雲的感情,一次幾位不怕受牽連的朋友,翻山越嶺的來到嶺南來看望蘇東坡,王朝雲親自下廚,做了幾道她與蘇東坡共同「研製」的惠州美味,有外脆肉嫩、色澤金黃的炸雞,被蘇東坡冠以「宏志雞」的美名,而至今成為客家人婚嫁慶功的必備傳統菜,還有「烤羊脊」,蘇東坡認為羊肉裡最好吃的就是羊脊肉,吃起來有「蟹味」,其實這就是現如今流行的美食「羊羯子」,還有用東坡肉加上了當地盛產的梅乾菜,又變成了一個新的美味「梅菜扣肉」,東坡魚加入了當地的惠州陳醋,又演變成了「醋魚」,還有以形命名的「琵琶蝦」,朋友裡有僧道,他們還專門準備了素菜,有用蘆菔白米,做的「玉糝羹」,也有多種蔬菜配料的「東坡湯」,酒也是蘇東坡自己釀的「桂酒」, 美酒玉色、香味超然,蘇東坡自豪的起名為「羅浮春」。酒足飯飽之際,蘇東坡摸著肚子,問各位朋友,說他的肚子裡都有什麼?有的朋友說,是學問,有的朋友說,是見識,蘇東坡搖頭,又有朋友說,是美食,他還搖頭,夫人王朝雲在一旁說,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東坡哈哈大笑,的確,做官一心為民,做人清白坦蕩的蘇東坡在那個污濁的環境中,確實顯得特立獨行「不合時宜」。在惠州,蘇東坡還整理了以往的詩詞書稿,其中有很多與美食有關的佳文,《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賦》,蘇東坡以「老饕」自嘲,並戲謔地「宣稱」:「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也就是說,全天下的美味呀,你們的存在都是為了供養我老饞鬼的哦!蘇東坡還寫有一篇《酒頌》即便像海納這樣不解杯中趣的人,讀了他描寫陶然微醉的快樂,也為之神往。

朝中的小人似乎覺得蘇東坡在惠州太輕鬆瀟灑,又把他貶到了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這是一個黎族同胞的聚集地,沒有開發很荒涼,更悲慘的是伴侶王朝雲的去世,蘇東坡只能孤身而行。可蘇東坡繼續著他樂觀豁達的心情,他將自己的幾間茅屋用水果命名為:「桄榔庵」。會客的小竹屋,叫「載酒堂」,他一面自食其力,一面為當地的學子開蒙,使當地有了學習的風氣,自此海南再也不是沒有文化的天荒之地了,當地的黎漢百姓並沒有藐視這位失了勢的大文豪,生活上處處幫助他,遇上颱風,沒有米面時,蘇東坡和當地人一樣吃芋頭喝白水充飢或以水果果腹。一日,蘇東坡吃到了一位老婦人做的環餅,不由得題詩道:「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28字,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釧的形象。這麼艱苦的環境,真難得有這麼一份輕鬆雅緻的心情。

公元1100年,朝中又一次的更換了皇帝,蘇東坡遇赦恢復了自由身,分散多年的家人相約第二年在常州會面,可蘇東坡已經是一位花甲老人了,在次年的旅途中受了涼一病不起,在常州與世長辭。

蘇東坡,一位罕見的文學巨匠,一位胸懷坦蕩的官員,一位倜儻瀟灑的才子,一位樂觀向上凡人,歷史見證了他的睿智,他的作品和他的故事已經流行了千年,歷久彌新、經久不衰,與此一切相伴的還有他的美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