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傳統文化:孔子論儒行

 2006-07-18 10:5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魯哀公問孔子儒者的行為準則是什麼,孔子說:「儒者平時的起居十分莊重嚴肅,坐立都非常恭敬,講話有信用,行為不偏邪。走路時不走險路捷徑以貪圖便利,居住時不爭冬暖夏涼的住處。他們珍惜生命,等待時機發揮作用。」

「儒者不把金玉當作寶貝,而以忠信為寶;不求擁有土地,而把樹德立義作為安身立命之本;不祈求聚斂財貨,而把掌握淵博的知識作為富有。他們以事業為先,報酬為後,是很容易供養的。不是正義的事業儒者就不會合作,儒者與人交往就是這樣的。」

「儒者不會見利忘義。面對眾人的威脅和武力的恐嚇,至死也不會改變操守。儒者對於錯話,不說第二次;對於流言,不會追究。時時保持威嚴的儀錶,對於應做的事情能夠當機立斷。這就是儒者立身的獨特之處。」

「儒者以忠信作為盔甲,以禮義作為盾牌,行為處世以仁義為準則。即使遇到暴虐的政治,也不會改變操守,儒者的立身處世就是這樣的。」

「長官採納他的建議,就堅信不疑,竭盡全力;長官不採納他的建議,也不會巴結諂媚。儒者從政就是這樣的。」

「儒者學問廣博又勤學不止,品行篤實仍不斷提高自己。不得志時不會放縱自己,仕途通達時也遵行正道。奉行以和為貴的禮儀,並以忠信為美德,以寬厚為法度。仰慕眾賢而又容納眾人。儒者的寬容就是這樣的。」

「儒者聽到有益的話就告訴別人,見到有益的事就把它指明。有爵位,互相謙讓;有危難,也不逃避;自己升遷時,等著和朋友一起升遷;朋友在遠方,就設法把他招來。儒者推薦朋友就是這樣的。」

「溫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謹慎是仁的土壤,寬大包容是仁的能力。禮節是仁的外表,言談是仁的文質,歌樂是仁的諧和,捐獻錢財是仁的施行。儒者兼有以上的美德,仍然不敢說自己達到了仁的境界。儒者的恭敬謙讓就是這樣的。」

「儒者不因貧賤而喪失志向,不因富貴而失掉節操,不因君王困辱、卿大夫干涉、官吏刁難而背棄道德,所以叫作儒。現在的人對儒的看法是錯誤的,常常用儒者來譏諷別人。」

魯哀公聽了孔子講的這番話,從此,哀公的言語講究信用,行為合乎道義,並說:「我這一生,再也不敢拿儒者開玩笑了。」 (出自《禮記》)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