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官場為何流行「防火防盜防記者」

 2006-07-17 23: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近幾年,官場流行著「防火防盜防記者」一語,雖然戲謔的成分大,但足以折射某些官員的心態。把記者等同於火警和盜匪,看作洪水猛獸,千方百計地迴避記者,對記者的採訪,慣以「無可奉告」做擋箭牌,就因為記者愛說真話,這就可能踩了有關部門的痛腳。

  
  對此,我們的政府終於有了正確的認識。深圳的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結業典禮上,深圳市政府秘書長唐傑代表市領導發表講話時表示,應該樹立「記者來找其實是機會」的意識,使政府在關鍵時刻不「集體失語」:「一個最簡單的消息也比謊言、謠言強。」
  
  從拒絕媒體採訪,對記者藏著掖著,遮遮掩掩,發展到把記者看作朋友,將媒體報導當做是宣傳自己、樹立形象的機會,確實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可是,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代言人的媒體,給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的知情權也是本職的工作,為何害怕媒體記者,一定要提到防的地步?想來應該有以下三點忌諱:
  
  一怕負面消息影響形象。比如早幾天,安徽省總工會的50萬人參與的行業評議結果,不肯向媒體公布,理由就是怕「影響安徽的投資環境」。本來是因為投資環境不盡如人意,才有了難以啟齒的評議結果,怎麼能反果為因?把行業評議結果公布出來,讓廣大民眾瞭解還有哪些行業存在著問題,一起幫助有關部門監督整改,才更容易見效。這中間,把情況及時準確地通報給記者,通過媒體宣傳造勢,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二怕說錯話,怕承擔責任。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政府部門也一樣。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犯錯,關鍵在於及時改正。兩千多年前,孟子就教導我們:「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人皆見之;極其更也,人皆仰之。」光明磊落,真心實意地為黨說話,為人民群眾說話,錯了又何妨?
  
  三怕無良記者不負責任,歪曲事實,顛倒黑白。中國的新聞記者,絕大多數是黨和政府的忠實喉舌,是人民的良心。連自己的喉舌都不相信,還能相信誰?拒絕人民的良心,是一種與人民為敵的極危險行為。
  
  政府只有敢於站出來說話,使事態始終處於透明狀態,是消除謠諑最簡單經濟的辦法,也是樹立形象的最佳手段。越是消息封鎖的社會小道消息越多。事情發生了,老百姓總得有個知道消息的渠道。當政府主導的渠道壅塞,謠諑紛紜是必然的。事後扑滅謠言,絕對不如事先公布真相更有利於社會穩定。
来源:凱迪網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