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四十週年與三峽大壩封頂中的「巧合」

今年5月16日是文革四十週年,這個時間恰與5月20日的「三峽大壩」正式封頂幾乎是同一時間。前後不出一星期。據觀察家說,這兩樁大事不僅是發生時間相同,且「命運」極其相似。

文革和「三峽大壩」相似的命運

稍加回憶就會發現,對這兩件大事的報導,中共媒體採取的是強力淡化、一邊倒、甚至封殺。有關文革四十週年的報導,中共來的徹底,從中宣部、新聞辦、公安部等部門自上而下統一口徑:各級黨政機構,不舉辦反思文革活動。電視、電臺、報刊,把好不追憶文革歷史的審查關。一句話就是要徹底淡化老百姓頭腦中對文革歷史悲劇的反思。而對於「三峽大壩」正式封頂的媒體報導,中共官方新聞幾乎是以大量一邊倒的方式宣傳三峽大壩的好處,而對專家所擔憂的三峽大壩可能帶來的嚴重問題甚至災難性的影響卻盡量淡化,甚至封殺。

為什麼對文革四十週年及「三峽大壩」封頂中共採取強力淡化、一邊倒、甚至封殺的媒體報導呢?中共懼怕什麼呢?

明白人都知道,反思文革對中華民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文革不單是某個黨魁造成的,而是由共產黨集團的本性決定的。文革的巨大破壞在於其殆盡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道德,顛倒是非善惡。而文革給歷史留下的是無法彌補的災難性後遺症。中共當局避談文革、淡化百姓反思文革,正是為了繼續維護其專制統治,因為反思文革歷史就等於全面否定中共歷史。

各時期的彭德懷

而對於「三峽大壩」封頂的媒體一邊倒報導,現居德國的王維洛博士的一番話令人深思。王維洛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城鄉規劃專業,曾親自參加三峽地區規劃多年,八十年代中期到德國繼續空間規劃領域的深造,獲得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學位。王維洛從工程師的角度出發,認為三峽工程中有許多不可解決的矛盾,最後決定三峽工程的上馬完全是一個中共的政治決策,工程論證是一個不民主並違背科學原則的決策過程,三峽的建成將帶來一系列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問題,

而三峽工程的上馬是在1989年「六.四」後一個很特殊的環境下出臺的。1989年江澤民上臺後,第一次外出視察去的就是三峽。這是他的一種表態,以此表示自己和天安門的劊子手李鵬站在一條線上。所以三峽工程被中共選為振奮人心的工程,被作為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來建設的。

而從另一個角度講,文革和「三峽大壩」都至關眾多百姓的命運。文革造成的是兩億人受衝擊、兩百萬冤魂死去的歷史悲劇。作家秦牧曾這樣評述文革:「這真是空前的一場浩劫,多少百萬人顛連困頓,多少百萬人含恨以終,多少家庭分崩離析,多少少年兒童變成了流氓惡棍,多少書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勝古蹟橫遭破壞,多少先賢墳墓被挖掉,多少罪惡假革命之名以進行」。

而三峽工程則使110多萬移民告別依依故土,就連生於斯、長於斯的古稀老人也遠走他鄉。每一位告別故土的人們都會有內心難以明狀的離別之情。許多三峽移民保存好老屋的門牌號,一步一回頭的揮淚告別家鄉熱土。而伴隨遠走他鄉者的目光,3400多萬平方米的房屋被拆毀,1500多家工礦企業被遷建,數十萬畝農田遭淹沒。

老百姓談「三峽大壩」封頂

網民:家園變成十幾顆核導彈攻過一樣。

網民:我只知道中國又多了許多發財的貪官.

網民:三峽大壩建成的確是世界第一,不可否認。但更可惜是中國窮人也是佔世界第一,貪污也是佔世界第一,窮和富逐日月年的拉深、拉大、拉遠更是世界第一,中國失業人口也是佔世界第一,現今中國的城市妨歐州、農村卻如非州呀。何時百姓才能有平凡的生活呀?

網民:大壩設計庫容和設計最大泄洪量之間的換算嚴重有誤!!!如果大壩的數據都是這樣憑估算而得出的話,本人真的替大壩擔憂了!

網民:奇怪啊,生態影響不是一朝一夕能顯現出來的,為什麼現在就知道了對生態沒有影響啊,如此不負責任的話這些領導和專家怎麼說的出口。

網民:壩這麼多,有建設性的,有價值的壩可以做一個歸類嗎?畢竟,這幅圖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大躍進,全民煉壩的味道。

網民:上帝啊,萬一台海戰爭爆發,臺灣用美國先進的導彈攻擊大壩,到時候下游的宜昌人民可受苦了啊,他們也是炎黃子孫啊。

網民:"大壩有11萬立方米/每秒的巨大的泄洪能力,即便假設一秒鐘泄洪5萬立方米,一天就可泄掉43億立方米的庫容"98年的洪水難道你忘記了,大壩有這麼大的泄洪能力可長江未必就有,這樣大的泄洪量跟發大水有什麼區別,下游的一樣被淹。

網民:見左岸有裂縫就知大壩有問題,裂縫是貪官的大功勞,哀哉。

網民:中國很多曾號稱什麼一流工程,偉大工程不出十年就變豆腐渣工程了。

網民:是福?是禍?一千年的爭論?

結語

老百姓常說:「這個挨千刀的」,此語形容壞事幹絕者遭百姓的憎恨程度。現而今,中共干的壞事,每一件抖落出來不都是遭天殺的啊。中共懼怕人民對其執政歷史的反思,想採用在人民心中淡化、一邊倒、甚至封殺的方式抹去人民帶血的記憶。但古人云:「天意誰人可違」。明眼人看的清,正如今天中共面臨人民對其執政歷史的反思不可阻擋一樣,中共面臨的即將解體也是正天意使然。(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作者:袁谷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