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南專欄】大學生身價比農民工低?

現在大陸的大學生越來越多了,可是大學畢業後找工作也越來越難了。近年來,隨著高枚擴大招生後的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問題更加凸顯。

教育部部長賙濟表示,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14萬,2003年,第一批擴招本科生進入就業市場後,畢業生成倍增長到212萬;2005年330萬;2006年增長到413萬,是2001年的3倍多。

高校擴招無疑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勞動市場質量,也改變了人才結構。但什麼類型的學校擴招、什麼學歷擴招,如何適應就業市場,各種類型學校擴招的比例如何?這些問題,卻被教育決策者在這幾年擴招中忽略。儘管擴招沒改變勞動力供給總量,但人才結構的改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就業。目前中國的經濟結構仍是勞動密集型,就業市場需求以基層人員為主,中間層次相對少,高端人才更少。雖然學歷的高低,只能說明一個人的學習經歷,不一定說明這個人的能力。但在中國,人們都在盲目的追求學歷、盲目的追求學校規模、學校牌子。高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卻只會空談,不懂操作,社會又怎麼接納這樣的大學生呢?

由於高校擴招的影響,職業教育的比例從原來的58%滑到38%。不少職業學校因招不到學生而萎縮。教育部職業技術研究中心研究所所長助理姜大源認為,這個38%會延緩中國工業化的進程。目前出現的技工荒,就是人才結構和經濟結構不協調。

培養大學生的代價與大學生畢業後的收入水平極不相稱。中國大部分家庭並不富裕,許多家庭為了培養一個大學生花掉家裡的全部積畜,甚至背上沈重的債務。現在的大學生就業普遍低薪,由於房價和生活消費高,工作的前幾年,有些大學生無法自己養活自己。即使如此,工作還很難找,許多本科生不得不把身價降到了月薪1000元。若以一個借貸上大學的大學生為例,一年費用10,000元計算,本科四年用了40,000元,畢業後不吃不喝也要用四年才能還清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進城務工農民的月薪平均預期是1100多元,而應屆大學畢業生對月薪的平均預期僅為1000元。大學生身價不如農民工,中國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看中國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