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千尊唐代石像「隱居」四川大邑深山

 2006-05-06 19:3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距大邑縣城21公里的西北山區有座飛鳳山,山勢奇絕。飛鳳山上有個藥師岩,岩上有15窟,35龕,大小摩崖造像1000餘尊。據考證,藥師岩石窟始建於晚唐開成二年,距今1000多年,比建於西元892年的四川大足石窟還早60多年,是難得的唐代造像精品。但這一藝術的瑰寶大多鮮有人知。

  在大邑縣飛鳳山一帶,山民們口中世代相傳著一個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從前有師徒兩個神手石匠約定在同一個晚上,兩人分別開鑿藥師、佛子兩個石窟。哪知到了半夜,徒弟發現自己的工程進度遠遠不如師父,其藝術造詣也難與師父匹敵,便假作雞叫打擾師父。這一叫不打緊,惹得村雞盡啼,聲震山谷,師父誤認為已快天明,乃倉皇停工離開,留下兩窟未刻完的佛像。第二天早上,父老鄉親驚見滿山石窟雕像,以為是神仙彫刻。

  飛鳳山屬邛崍山脈邊緣與成都平原交界的丘陵區,距大邑縣城21公里。我們的採訪車在山間道路上向目的地奔去,車外,山巒迭障,森林茂密,河水清澈。

  千尊唐代石像藏在山崖

  在懸崖上鐫刻的「飛鳳山」三個雄壯渾厚楷體大字。這幾個大字為清代翰林伍嵩生所書。

  只見藥師岩的石刻塑象群,在半山腰上的峭壁之上,密密麻麻的摩崖雕像,佔據了整個山壁。令人叫絕的是,彫刻這些石像的工匠們,在峭壁上開出了一條長150多米的迴廊,迴廊上還建有房屋、亭臺、門洞。

  摩崖正中是藥師佛造像,只見佛像體態豐滿,兩目炯炯有神。這個石龕頂呈圓形,裝飾精美,有彩繪和彫刻結合的一組飛天。同時,藥師佛龕石壁頂部鐫刻有紀年題記。

  藥師佛造像是藥師岩現存唐朝石刻的代表作。而整個藥師岩以主龕造像藥師佛而得名,全長150米,分上下兩層,共15龕,三殿一洞(觀音殿、藥師殿、老君殿,黃姑洞),有各種造像1032尊。

  藥師佛像主龕左邊刻有蘇東坡、黃庭堅、佛印三尊造像。目前,藥師岩現保存有不少宋、明、清代碑刻題記和詩文。

  據藥師佛龕左壁石刻碑文《大象記》,藥師佛像始刻於唐開成二年(西元837年),距今1100多年,比四川大足石刻早65年。斜源鎮副鎮長孫正勇說,藥師岩雕像群,在晚唐、五代、宋、元、明都有增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