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四人幫」之一姚文元病逝

 2006-01-06 18: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官方新華社報導星期五報導說,中共當年紅極一時的文藝理論家/大批判權威姚文元在2005年年底去世。在1960年代,姚文元深受毛澤東的器重,許多學者因他的文筆而陷入滅頂之災。

*姚文元已經成為陌生的名字*

新華社報導說,姚文元2005年12月23日因糖尿病去世,終年74歲。在當今中國,姚文元已經成為一個陌生的名字,甚至連新華社顯然都對他的經歷和背景相當陌生。新華社發布的有關姚文元去世的簡短消息說,他於1976年被判刑。其實,姚文元是1976年他的保護人毛澤東去世之後被逮捕,關押幾年之後在1980年才被判刑。

絕大多數中國人最後一次見到姚文元,是在1980年中國審判所謂的「四人幫」的時候。當時的中共當局指控姚文元夥同毛澤東的遺孀江青、張春橋、王洪文結成反革命集團,在毛澤東1976年去世之後試圖奪取權力。

中國民眾在電視上看到,江青、張春橋在法庭上拒絕承認審判的合法性,堅持抵抗,拒絕認罪。姚文元則表現得謙和恭順、積極合作。

姚文元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的表現,跟當年他紅極一時趾高氣揚的時候不可同日而語。在老一輩的中國人的記憶中,「姚文元」是一個讓人聽到會不由自主心驚肉跳的名字,因為姚文元是毛澤東器重的筆桿子。只要他在人民日報等報紙上發表文章,就預示著一場可怕的運動即將開始,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為此家破身亡。

*一篇文章拉開文革序幕*

在姚文元的文人生涯中,他最著名的文章,大約應當算是《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這篇發表於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匯報的文章,後來在人民日報轉載,被認為是宣告所謂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的號角。

《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表面上是一篇文藝批評文章,目的是探討研究學者吳晗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主題思想。然而,在當時政治統帥一切的中國,人們知道,一切問題都是政治問題,而具有特殊背景的姚文元的文章是可以致人死命的。

姚文元在文章中對此也沒有進行遮掩。文章的結尾圖窮匕首見,點出了文章的主旨不是探討文學,而是要階級鬥爭:「我們認為:《海瑞罷官》並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它雖然是頭幾年發表和演出的,但是,歌頌的文章連篇累牘,類似的作品和文章大量流傳,影響很大,流毒很大,不加以澄清,對人民的事業是十分有害的。」

換句話說,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流毒很大,對人民的事業十分有害,其作者自然就是人民公敵,應當消滅。果然,文章在奉毛澤東之命發表之後,吳晗以及無數的中國知識份子在文革中遭到滅頂之災。現今的中共當局也承認,延續十年的文革對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場「大浩劫」。

*受毛澤東器重做毛澤東打手*

中國至今還有人欣賞姚文元的文筆,認為姚的文筆優美、犀利。但是,批評者則認為,姚文元之所以能名重一時,完全是他受到獨裁專制的毛澤東的器重這種特殊的政治歷史原因,他的文筆並不優美,也不犀利。他最大的有利條件,是被他批判的人等於被判處政治死刑,不能對他提出反駁。批評者說,他善於揣摩毛澤東的意思,蠻不講理、牽強附會、無限上綱,羅織罪名,甘當毛澤東的打手和殺手;假如沒有這種特殊背景,姚文元連二流文人也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三流四流而已。

批評者認為,姚文元可以說是毛澤東的好學生,因為他顯然是精讀毛澤東的文章,刻意模仿毛澤東的文筆。他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無論是從語氣上看,還是從牽強附會、無限上綱來看,都得到了毛澤東在他10年前發表《<關於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材料>的序言和按語》的精髓。

研究中國政治史和文學史的學者指出,姚文元那種牽強附會、無限上綱,不顧及被批評者的生死安危的所謂文學批評文字,可以追溯到中共尚未執掌全國政權的延安時代。當時所謂的「整風運動」已經造就了一批專門揣測上頭意圖以筆殺人的大批判專家。

姚文元在1980年的審判時因為表現出合作和順從,被從輕判處20年有期徒刑。拒絕合作的江青和張春橋則被判處無期徒刑。有報導說,姚文元在服刑期間和刑滿釋放時候繼續進行他的理論研究,主要是研究自然辯證法。在被逮捕判刑以及刑滿釋放之後,姚文元繼續受到當局的嚴密監控,不能與外界接觸。人們不知道他是否有個人回憶錄,晚年的他對自己早年的文筆有什麼看法。

新華社有關姚文元病亡的消息沒有說明,為什麼姚文元在去年12月23號去世,到現在才公布他去世的消息。


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