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刀郎現象和郭德綱現象。圖為刀郎。(圖片來源:央視視頻截圖))
近兩天,一位名為老留伍哥的網友發文,探討了他對刀郎現象和郭德綱現象的個人觀點和想法,引發我們對藝術評判的標準——高雅和庸俗的思考。本文節選網友關於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的闡述。
刀郎現象和郭德綱現象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文藝作品,因為喜歡的標準本來就是主觀的、自我的。但是我不讚同的是,認為自己喜歡的作品藝術性高,就是陽春白雪;而自己不喜歡的作品就是藝術性低甚至庸俗,是下里巴人。
而偏偏不少「名人」、「專家」就持這樣的觀點來評判刀郎和郭德綱的作品。
2007年中國音樂家協會40「名人」(包括谷建芬,徐沛東,李海鷹,閻肅等)齊聚北京開會簽名倡議書抵制網路庸俗歌曲。刀郎就是在抵制名單中並在會議中被點名批評。
可笑的是,在第二年中國音協副主席徐沛東率團到新疆采風,刀郎竟然也是采風團成員之一。著名的歌曲〈我的樓蘭〉那時完成的,是由采風團的另一成員蘇柳作詞,刀郎作曲。
再後來,那英在某一評獎會議上評價刀郎說:「他不具備音樂審美觀」。她說:「剛才說了半天就是刀郎這個銷量呢我又閉嘴了,他的確我們誰都沒賣過他」,而她話鋒又一轉「咱不能光靠銷量」。如果沒有這一段的話,那英後來也就不會創抖音上過千萬評論量的記錄。
郭德綱。(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郭德綱也獲得同樣的待遇。北京電視臺和老郭鬧翻後,聯合多家媒體抵制他,還有曲協針對老郭的抵制三俗倡議。另外,周立波對老郭還有有咖啡與大蒜之喻。
好在刀郎和郭德綱自身本領過硬。刀郎作詞、作曲,演唱、編曲、樂器演奏樣樣精通,老郭相聲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單口對口群口、評書也是手到擒來。再加上官方媒體不再佔主導地位,對廣大人群的影響力下降,他們倆非但沒有倒下反而站得更高了。
他們倆還有一個另外的共同經歷就是都曾經試圖混進京圈未果。就音樂界來說京圈有兩個:一個是官方京圈以音協為代表,一個是民間京圈包括北京土生土長和北漂在北京紮根的音樂人。
刀郎因女兒到北京上學原因,工作地也搬往首都。曾經也參與官方2008奧運歌曲的創作。也許是不想丟失自己堅持的理念不拜碼頭的原因,刀郎沒有能融入京圈。
郭德綱更是從天津三進北京試圖擠入官方京圈。雖然後來拜京城最大相聲門戶侯家的侯耀文為師——他拜侯耀文應該是出於拜碼頭混京城目的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拜師,但也沒有在曲協或某文工團謀得一職位。後來,老郭不得不自己發展結果,德雲社發展成相聲界最大的民間京圈
現在回頭來看,刀郎沒融入音樂官方和民間京圈,老郭沒擠入相聲官方京圈都是他們最好的結果,否則他們也許不會有如此多且優秀的新作品而受廣大群眾的喜歡。
責任編輯: 凱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