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渾然天成的對聯精品

作者:連 山  2005-12-06 07: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對聯是我國古代文學發展到後期才獨立出來的一種文學形式,它濃縮了詩詞歌賦的精髓,同時展現著文字藝術的魅力。一經出現,就以其短小、雋永、韻律優美等特點,得到了人們的喜愛。這裡我們選取幾副對聯中的經典之作,連同相關的故事一起講來,與讀者一同賞析品味。

※ 岳王廟前的聯中絕唱 ※
西子湖畔的岳王廟前,樹立著這樣一副動人心魄的對聯,在意境上堪稱一絕:

 上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聯: 白鐵無辜鑄佞臣。"

據記載,南宋為岳飛建廟時,並無此聯,是後世一位祭奠者,淞江縣一女子徐氏,觸景生情,一揮而就的,流傳至今。

該聯對仗工整,落筆不在形:不去刻畫秦檜一黨跪像的醜態;而在意:以周圍情景行文,宛若天然之筆,意境與人們的心境融為一體。難怪清朝文壇巨匠紀曉嵐看到後,讚不絕口。後來他也構思出一聯:

上聯: "報國精忠,三字獄冤千古白;
下聯: 仰天長嘯,一曲詞唱滿江紅。"

誠然,紀曉嵐的聯中,關於岳飛的四個典故的對仗運用甚妙,華麗地點出了岳飛的生平,但比起徐氏的神來之筆,就有"人為"、"做作"之感了,意境上也略嫌遜色。這也許就是蘇軾所說的:"到一定境界後,大師的文筆就變得樸實了,那時,樸實無華的文筆實乃華麗至極也!別人再華麗的辭藻也無法與之相比。"怪不得這副渾然天成的佳對,會讓紀曉嵐嘆服不已。

由此我們也能感受到這副對聯的意境,迴盪至今,餘韻不衰。正如後人在岳飛像前感慨的:"山川戎馬異,涕淚古今同"。它的意境與岳飛的浩然正氣一起,滌蕩著每一位在這裡駐足的後來人。

※  紀曉嵐信手拈來的傳世之作 ※

說到對聯,少不了提到這位四庫全書的總編纂--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紀曉嵐堪稱對聯藝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有數十名聯傳世。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行文一氣呵成,對聯也常常信手拈來,卻完美地出自當時的情景,使對聯宛如意境幽深的畫卷,雋永悠長。讀之如觀畫,而吟者又如在畫中,令人嘆為觀止。

一次,紀曉嵐與一位朋友在花園飲酒,那位朋友突發靈感,吟出一句上聯;"冰涼酒,一點兩點三點水。"(註:古時冰字的寫法偏旁是一點水,和現在兩點水的冰字不同。)

數字在對聯中最難對,加上漢字的文字拆合的妙趣就更難對,何況還融入了當時飲酒的情與景?如何在數字、文字、情景、意境等方面對完美地對出下聯,可真得難一難這位對聯天才了。

沒想到紀曉嵐聽罷只是一愣,隨即指著院中盛開的丁香,吟道:"丁香花,百字千字萬字頭"。(萬字繁體為「萬」)那位友人聽後驚得欠身離座,讚嘆不已。

我們再來品味:

上聯: "冰涼酒,一點兩點三點水;
下聯: 丁香花,百字千字萬字頭"

(註:丁香花,三個字的起筆幾劃,正是"百"、"千"、"萬"三字的字頭。)

這下聯,簡直是太完美了,妙不可言。一時間,這副絕對兒和這段故事,在京城傳為佳話。

還有一次,清朝大文學家袁枚在中原遊歷講學,到了紀曉嵐的故鄉,直隸河間(今河北省河間地區)。那時紀曉嵐已經是朝廷的重臣了,深受乾隆的喜愛。紀氏家族本來就是書香門第,又是河間的名門望族,不乏科舉為官之人。袁枚當時也頗具名望。所以,他的講授得到了紀氏族人的熱烈歡迎。袁枚臨走時,紀家子弟紛紛來送行。袁枚素聞紀曉嵐的對聯是當時一絕,想看看紀氏的後人在對聯上的造詣。他環顧四周,指著遠處遙遙可見的兩座寶塔,出了一句上聯:

"雙塔隱隱,七級四面八角。"請他們對下聯。

這又是在用刁鑽的數字難人了。紀家子弟苦思良久,也沒對出來。上哪裡找那麼貼切的景物和珠聯璧合的數字作對兒呢?最後,袁枚見大家對不出來,只好作罷,紀家子弟與袁枚揮手告別。

到了京城,袁枚跟紀曉嵐談起這件事時,面露得意之色。

沒想到紀曉嵐聽後,頗不在意,他問袁枚:"你自己有下聯嗎?"

袁枚說:"這上聯可謂絕對兒,至今無人能對出下聯。春帆兄請想,你家鄉的景致,哪有那麼貼切的可用啊?怎麼,兄台想試試?"(註:紀曉嵐又字春帆。)

而紀曉嵐卻說:"我還對什麼呀!我家子弟們當時都對出來了,跟你打個啞謎,是你沒猜著啊。"

袁枚一下愣了。他知道紀曉嵐思維敏捷,出口成章,而且生性詼諧,很愛開玩笑。難道這玩笑開到自己頭上了?他問:"此話怎講?"

紀曉嵐揮手搖了搖,做了個告別的姿勢,說道:"這不就是下聯嗎?"

身為一代文豪的袁枚已經感到不妙了,看著紀曉嵐胸有成竹的神態,袁枚知道他已經對出下聯來了,有意捉弄一下自己。但是,這麼一瞬間,就對出了下聯,對得怎麼樣?可難說。他順勢問道:"這是什麼下聯?"
紀曉嵐笑著說:

"你的上聯: 雙塔隱隱,七級四面八角;
他們的下聯: 孤掌搖搖,五指三長兩短。"

袁枚聽罷拍案叫絕,"佩服!佩服!"

該聯在字面對仗之完美,就好像那送別的場景,就是為這副對聯安排的一樣。在意境上也別有洞天:宛如一幅送別畫,畫中人恰是當時吟聯留念,揮手道別的友人。場景與對聯、對聯與人物完美地融如一體,美不勝收。怎能不令袁枚讚嘆呢?但更令他嘆服的還是紀曉嵐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敏捷的才思,信手拈來,絕妙無雙。真不愧為一代文壇泰鬥。

※ 對聯中文字藝術的極品 ※

拆字、組字、諧音、回文等文字藝術,貫穿在中國文化的血脈之中,也是古代文學中的瑰寶之一。對聯也因為妙用了文字藝術而異彩紛呈。下面這副對聯,可謂在文字藝術方面的極品。

清朝末年,中華國力日衰,開始遭受列強的欺凌。一次,恭親王做壽,筵席上除了拜賀的文武官員,還請了英法等國的幾個洋人。席間,一個洋人突然出了一道上聯: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請在場的中國官員對下聯。

這上聯貌似出自席間歌舞的樂器--琴瑟琵琶,又似單指漢字的組成,琴瑟琵琶,每個字上方兩個王字,合起來一共八個王字,喻意實際在嘲弄滿清親王們高高在上,昏聵國事的時政。文字精彩,語義雙關,又不離宴席的情趣,可謂絕妙之至。一時間,中國的群臣們面面相覷,啞然無對。

見此情景,那個洋人更加得意了,又把上聯高聲吟誦了一遍,彷彿在嘲笑中國人無能。這時,正好被一個剛進來的管家聽到了,他上前請命,對出了下聯: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異腸。"

眾人回過味來,一時間滿堂喝采!這下聯不但對仗工整嚴謹,而且在意境上有力地回敬了那位想借用中國文化嘲弄中國人的洋人。我們看:

上聯: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下聯: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異腸。"

魑魅魍魎是一個成語,表面上是四種鬼的名字,意指四種鬼的醜態。四字不同在於部首不同,在這裡比喻為肚子裡的腸子不同,絕似字中包圍四個不同部首的變體鬼字--魑魅魍魎,腸子不同,鬼名相異。意指各國洋人明合暗不合,明著聯手欺侮中國,暗中互相爭利傾軋的事實,巧妙地把對方隱喻為「洋鬼子」。這副對聯,完整地融入了整個歡宴的場面、人物和意境,尤其是文字藝術對偶之絕妙,謂之極品,當之無愧。

金庸先生在他的《射鵰英雄傳》中,也借用了該聯(金庸先生對這類借用,都作了註釋),其中的情節恐怕大家還有印象:黃蓉被裘千仞的毒掌打傷,郭靖背著她找南帝段皇爺治病。他們上山要連闖四關,南帝的四大弟子--漁、樵、耕、讀每人設一關。闖到最後一關,書生用這個「千古無人對出的絕聯」,作為過關的考題。他不知東邪黃藥師早就對出了下聯,而黃蓉已經把父親對出的絕對兒諳熟於心,從而隨口答出,讓書生驚嘆不已。可以看出,這副絕妙的對聯,給故事增色不少。難怪金庸先生要把它作為闖關的壓軸戲。


唐朝賀之章有詩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味這些對聯精品,或意境悠遠,或文字絕妙,結合當時成聯的情景,脫口而成,完美得如同智慧女神安排的一樣。或許,這也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深美妙之處吧。

(看中國首發, 歡迎轉載, 請註明出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