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1932中國典籍大劫難

作者:劉作忠  2005-11-26 13: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1932年1月28日,侵華日軍在上海閘北尋釁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日軍不得逞,遂於次日出動20多架飛機狂轟濫炸閘北一帶,商務印書館多處中彈後著火,印刷機械全部燒燬,紙灰飛達數十里之外。2月1日,被譽為當時「中國最大之私人圖書館」(《申報》1926年5月1日)--東方圖書館也「悉數被焚,殊為痛惜」(《北平晨報》1932年3月17日)。

東方圖書館前身,為商務印書館編譯所附設的圖書資料室--涵芬樓,1924年春擴建為「東方圖書館」。經張元濟、王雲五等人的苦心經營,至1931年底,該館館藏中文書268000餘冊,外文書8萬餘冊,圖片5000餘張,中國古畫10餘軸。館藏善本皆為稀世之寶,如:舊四部(經、史、子、集)各種版本(宋、元、明、清、抄本、批校本、稿本、雜本)總計2745種、35083冊;全國22省地方志2641種、25682冊 其中元本2種、明本139種。當時全國地方志應有2081種,東方圖書館藏有1753種,佔總數的84%。「故其庋藏,良槧甚多,海內除國立北平圖書館及北平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以外, 殆無與為匹焉。」(朱士嘉:《中國地方志綜錄初稿序》,載《地學雜誌》1932年第1期)另「有十五世紀前,所印之西洋古籍圖照五千餘種,內有羅馬教皇凡的康所藏明末唐王、太后、太子及司禮太監皈依天主教皇之影片」(《申報》1934年2月6日)。「又,荷蘭出版之《通報》、英國亞洲文會出版之《學報》、德國出版已達百年之《理比希化學雜誌》,公元1832年香港出版之《中國匯報》以及《愛丁堡評論》等,殆為遠東孤本。國內雜誌,則有《外交報》、《新民叢報》、《國聞週報》全份。」(陳萬鼐:《中日戰爭圖書劫》,載《故宮文物月刊》5卷4期,1987年7月)。

以上「亞東唯一之文化寶藏」,「全部被毀於日軍炮火之下,其損失非金錢所能計,實為世界文化史上莫大浩劫」(《申報》1934年2月6日)。

這場浩劫,除了東方圖書館及同濟大學、中國公學、復旦大學、上海法學院、持志學院等處所藏典籍各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外,藏之於私宅的典籍也在劫難逃。如當時在商務印書館供職的英文專家周越然、時任教育部華僑教育設計委員會委員的劉士木,「或搜自外國,或得之南洋」的「海內孤籍或宋槧善本」,「盡付祖龍一炬」(《申報》1932年6月6日)。

當時寓居在江灣水電路的易培基,更是慘遭劫難。易氏本湘省大儒,書香世家,入民國後歷任教育部部長、農礦部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等。易氏平生極愛古籍、金石、書畫,幾十年間,蒐羅極為豐富,並在江灣建有別墅及藏書樓。「一.二八」事變爆發,易氏倉促間僅攜帶少量書籍外逃。3月1日午後,日軍佔踞江灣後,「即有日兵率便衣隊數十人侵入該宅放火,並焚易宅弄堂房屋十棟,總計居宅及藏書等項,損失約值十餘萬兩」。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