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革命就是請客吃飯

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提到「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意思是階級鬥爭是你死我活的,不是如請客吃飯那樣溫文爾雅。不知那位聰明人,反其道而行之,宣稱:「革命就是請客吃飯」。

中國是傳統的「飲食大國」,中國的「飲食文化」影響遍及全球。中餐館也遍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每一角落。在這中餐飲食文化發源地的中國自然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光大」。

在中國文化裡,朋友之間為增進友誼,消除誤解,而一起吃飯是一種很好形式。現在地方長官為接待來訪的上級也常設宴招待。同時相互請客吃飯也延伸到國際交往中,如設國宴「回請」等。

自中共建政後,地方官員中的吃喝風大盛。中共中央雖多次明令禁止,但此風仍愈演愈烈。我記得在「文革」期間有一次我因工作關係在一個很窮山區縣委食堂用餐,有一天,餐廳突然宣布開晚飯時間延後二、三小時,我很不解,後來看到一些人把食堂全部窗戶封死,原來是縣委要一些領導幹部在此宴會,怕吃飯還吃不飽的縣裡居民、農民看到,造成不良「政治影響」,所以不得不把窗戶臨時封死。

所以,我當時想,至少在這一點上,中共是繼承了這一中華文化中的「光榮傳統」。

改革開放後,中國國力大增,當然公費請客吃飯就不能像以前那樣「寒磣」,規格也大為提高,肚皮裡存的各式東西愈來愈多,對飲食要求也就不能停留在雞鴨魚肉一般飲食水平,而要有「特色」、「明堂」。

隨著經濟發展,公費宴請漸漸不能只求滿足口福,還得使「吃客」們得更多些物質利益。遂從八十年代開始,送一些公文包、筆記本、原子筆等「辦公用品」。但這些東西畢竟用途有限,一個人有二個三個就夠了,多了也無用。主人們開始想到為「賓客」們送「紅包」,反正錢是多多益善,誰也不會嫌錢多咬手。到九十年代,公費宴請水平進一步提高,為了使「貴賓」能一盡娛歡,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不少增加「三陪小姐」助興的內容,有的甚至請了妓女為「貴賓」助興,致使其更好完成「任務」。主人們也能理解一些貴賓想說又不好說的「意願」,這些費用也可以以「正大光明」的理由公費入帳。

這裡,請客吃飯以對上級派來的檢查團和產品工程質量驗收團為最多。主人在此都有求於客人,一是希望他們上、下為自己掩蓋,並求其「上天宣好事」;一是請他們手下留情,並美言幾句。最後大家都在唇滑舌賦和微醉半醺中,握手道「友誼」,落得個「皆大歡喜」。

大概在一九九三年初,不知那位知內情的,大概與中央統計局有點內線的好事人,透露出九二年的公費吃喝達1千億元。這消息傳出,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在群眾中議論紛紛。中共中央遂又一次提出公費宴請的標準和幾個不准。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公費吃喝仍然逐年攀升,於少在2000年已達2000億元的巨額。所以,有人說:「中國一年要吃掉一個三峽工程」。

到現在,中國人也逐漸麻木,不像90年代初提出一千億元數字時那麼激動人心,議論紛紛。因為他們也知道,這股吃喝風是誰也制止不了的,也就只能聽之任之了。

如果把這年耗2000億元的錢用於扶貧或貧困山區教育的話,我想一年就能解決大問題,使貧困地區收入增加一倍,使中小學教育遍及貧困山區。

但這些只能是美麗的夢想,因為他們是為「革命」而吃,革命就是請客吃飯嘛!

(看中國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