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欲設機制壓制群體性事件

 2005-07-12 08: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臺陸委會主委吳釗燮表示,大陸近兩年來,各地抗議和衝突事件不斷,光是今年上半年,被國際 傳媒發現而報導的大型抗爭,就超過20宗。他強調,陸委會最關切的是大陸的暴動,會不會波及到臺灣。

港親中共媒體大公報報導,現時北京政府對近日不斷發生的群體性事件相當關注,正研究預防這類事件的機制。

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群體性事件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社會穩定的第一位問題。1993年,每年只有萬餘宗群體事件,但在2003年,已經發展至每年6萬宗,參與人數由每年70萬人,增加至300多萬人。

群體性事件多數與土地拆遷,農民工權益一類,與群眾有切身關係的問題有關,組織嚴密,行為激烈,而且事態演變迅速。北京政府打算設立機制,能夠做到矛盾排除、信息預警、應急處置和責任追究等功能,將事件在未萌芽時便解決。

吳釗燮說,陸委會非常關注大陸的示威抗爭事件,不希望中共最後必須訴諸民族主義情緒,來轉移社會群體對國內不滿的焦點。使臺灣成為一個轉移焦點的替罪羔羊。他表示,臺灣和大陸的經濟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因為大陸發生不可收拾的動亂而引起經濟問題,臺灣也會受波及。

分析指,現時中國社會處於矛盾凸顯期,利益分配不均,而民眾的政治意識,以至民主法制訴求不斷增加,北京政府必須正視。

維權人士侯文卓接受自由亞洲電臺粵語組訪問時指,政府應該讓司法得到獨立,農民擁有集體談判權,與政府談判,以及確實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她認為有關報導顯示,河北定州事件令中央政府受到很大的震動。不過,她認為,只發紅頭文件和行政手段,只能令地方官員不會太過份,但很難得到長治久安。

侯文卓說:「只能說因為這件事,中央受到很大的震驚和震動,他也覺得事件緊迫到要做一點事,也可能透過行政手段減少一些這種事件的發生,但不可能令事件徹底消失。而且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讓農民的權利得到保護,如果農民權利得到保護,那事件會大量減少,會有經常性的談判。現在沒有這種基本保障,就談不上長治久安。」

近年,發生多宗轟動中外的大型民眾衝突,包括四川漢源、浙江東陽、河北定州和廣東佛山南海發生的事件,但中共的官方媒體,大部分都被限制報導有關事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