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刊筆下的中國百姓生活:中產階級+雅皮士+民工

 2005-07-05 09:5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6月20日一期刊登記者方同銘自中國撰寫的三篇文章,描繪中國百姓的生活:

  北京中產階級家庭:關心的是掙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子,讓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學校

  四歲的安安在商店裡跑來跑去找尋玩具汽車。他的媽媽董薇(音)一邊緊追不舍,一邊躲避著正在測量櫥櫃和試坐椅子的夫婦們。那些椅子上掛著一些自編的斯堪的納維亞名字,雖然譯成了中文卻十分拗口。 這是週日下午在北京宜家家居超市上演的一幕。董薇和家人似乎正在和這座城市裡的許多人共同執行一項任務。等待停車位的隊伍排了將近一個小時,而這種情況在週末是司空見慣的。一個個滿懷消費熱情的家庭拿著鉛筆、捲尺和自己新房的照片,擠滿了整個宜家。董薇和她的丈夫曹傑(音)來這裡是為了給安安買一個學習用的書架和電腦桌。然而,一個電視櫃吸引了她的目光,而丈夫則看上了一個彩色的CD架。

  和中國飛速增加的中產階級家庭一樣,董薇和曹傑過著一種他們的父母永遠無法想像的生活。兩人剛剛買了一套房子,並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裝修上面。夫妻倆經常在外面吃飯。到了週末,他們會帶安安到滿是塑料球和蹦蹦床的遊樂場去,和其他被慣壞了的獨生子女們一同玩耍。他們不再像傳統中國人那樣,希望 「當個好工人為國家服務」。事實上,他們更像是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他們關心的是掙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子,讓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學校。

  董薇穿著牛仔褲,畫著眼線,背著「新秀麗」牌挎包。她在中國商務部拉美司工作,每年都會去拉丁美洲地區出差四五次。她的丈夫原來也在政府機關工作,不久前剛剛辭職,然後和一個朋友下海經商,銷售醫療器械。

  曹傑說:「在國有企業很難充分發揮一個人的潛能。以前我們還覺得有必要保住鐵飯碗,但現在我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

  在一代人以前,國有企業的年輕夫婦們住在單位分的房子裡,私人財產寥寥無幾。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一家人吃飽飯。隨著國有體繫在過去十年裡逐漸瓦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另謀出路。他們既要尋找工作出路,也要尋找生活出路。

  董薇和曹傑買了一輛汽車,安安說那是一輛「捷達」。回想1997年的時候,他們夢想著攢夠錢買一套大點兒的房子,這樣安安就可以擁有自己的房間。曹傑說:「現在,中國的生活和美國沒有太大區別。」

  在過去一兩年裡,機場高速公路周圍的新建住宅區拔地而起,還起了諸如「中央公園」「優山美地」「棕櫚泉」「橘郡」之類的名字。這些規劃中的理想社區將為人們提供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標誌,包括自家的院子、烤肉架和配備撞球桌的地下室。雖然一些樓盤以外國人和最最富有的中國人為銷售對象,但越來越多的住宅將面向這個由擁有國際品味的中國年輕夫婦組成的新階層。

  過去,年輕男女即使在結婚以後也要和男方父母住在一起。如今,年輕夫妻自己買房搬出去住已經成了大勢所趨。雖然曹傑的父母也生活在北京,但他和董薇並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董薇說:「我們的朋友中很少有人和父母住在一起。我們現在需要更多的空間。」

  他們也在為安安上學攢錢。在中國,這筆費用可能十分昂貴。中國的教育是由政府出資扶持的,但學校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目前,董薇夫婦平均每個月要為兒子上幼兒園花費100美元。他們說,與現在時興的一些私立幼兒園相比,這算便宜的。他們朋友的子女上私立幼兒園的費用可能高達三年1.2萬美元。

  展望未來,他們希望安安能夠去海外留學,但要等到他高中畢業以後,因為到那個時候他就能夠為自己作主。

  曹傑說:「我們這代人沒有機會學習樂器或體育運動。雖然我們的生活好過我們的父母,但我希望我們的兒子擁有比我們更多的自由。」

  上海雅皮士:品味先鋒派藝術,住在高檔公寓,可以自由地選擇生活方式

  王莉莉正在欣賞一幅造型怪異的先鋒派繪畫。她穿著高檔毛領外套和高跟鞋,一手拿著一個粉紅色的高級手包,一手端著香檳。她正在慢慢品味上海的一個先鋒派藝術展,她的身邊圍繞著一些上海的精英人士。這些精英們三五成群地站在一起,談論著一些高雅的話題,其中有中國人,也有西方人。有人講上海話,有人講普通話,不時還摻雜著英語和臺灣方言。

  王小姐是那種典型的上海雅皮士。她所在的這座畫廊位於上海一處非常有名的會所。會所設在上海乃至中國最有名的市中心地段---外灘,這裡有中國第一家高檔水療會所,有一家世界頂級名牌「阿瑪尼」的專賣店,有一家由世界頂尖名廚開的餐館。在上海五光十色的夜景下,來這裡就餐的高尚人士享受著各式各樣的新奇精美的菜餚。不久前,能吃得起這種餐館的人一般只有公款消費的國家官員或名人。但現在,這家餐館有一半左右的顧客都是上海當地人。這座會所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上海正在發生變化,人們正學會享受人生。過去人們生活在一種貧困的狀態中,那時的觀點是努力攢錢,因為不知道明天的情況會怎樣,現在情況發生了一定改變。」

  王小姐長發飄飄,外形很不錯,而且她的朋友來自世界各地。儘管她本人來自浙江省的一個小城市,但她是在北京上的大學,然後在法國拿的管理學碩士學位。她用流利的英語說:「在過去,許多人出國讀書就不願回國。但現在,國內的機會比國外多。」她的一些上海朋友也遊歷甚廣。

  像王小姐這樣的女孩子在經濟上也非常獨立。幾年前,購買普拉達(Prada)這樣高級手包的女孩子往往會挽著一個香港或者臺灣大亨的手,但現在的雅皮士完全可以自己掙錢自己消費。王小姐在一家地產公司工作,幾年前受公司委派在上海開設辦事處,在上海尋找投資機會。在這樣一個摩天大樓林立的城市,這家地產公司正在尋找居住樓盤和商用型樓盤的發展空間。王小姐年薪3.5萬美元,住在公司給她提供的一處高檔公寓中,因此她手頭有大把的錢可花。

  這種收入和地位也使她能夠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和許多朋友一樣,王小姐並不急於結婚。王小姐最新的一個男朋友是一個美國人,但他現在已經不在上海。她說:「如果結婚就會失去自由,因此我在這個問題上不會著急;與此同時,我真的是在享受生活!」

  城市流動人口:覺得生活是美好的,每月都給家裡寄錢,希望孩子能過上好日子

  臉頰黝黑、滿頭亂髮的王傳利(音)穿著一雙破布鞋,坐在一個當作旅行箱的布口袋上。他是擠在上海火車站的數百名民工中的一員。這些民工來自不同的地方,操著各種方言。他們有的玩撲克牌,有的把頭放在膝蓋上打盹。

  王傳利來自安徽省。與他同村的男人幾乎都離開了家鄉到各個城市打工。他說:「每到6月份大家都返回老家種豆子。種完了豆子,天氣變熱了,我們再離開家鄉。然後到了收穫的時節再回家收豆子、種玉米。到10月15日忙完地裡的活兒,我們再離家3個月。我們像水一樣流動不停。」

  中國有1.14億民工,他們被稱為「流動人口」。王傳利的前後左右坐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民工。其中有些民工曾參與建築了上海的高樓大廈,卻從未感受過城市的繁榮。他們常常是沒有證件,得不到中國勞動法的保護。像王傳利這樣的臨時建築工人的工資大約是每小時5元人民幣。

  中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但王傳利不是那種一味抱怨的人。43歲的王傳利說,生活是美好的。他和另外9個人住在一間有5張床鋪的屋子裡。

  王傳利家裡有妻子、15歲的兒子和13歲的女兒。他和其他民工一樣,每月都給家裡寄錢。他希望兩個孩子能過好日子,不要走他的老路。他只讀到初中,沒有考上高中。他說:「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夢想。我想學會一門手藝,真正精通一門手藝。但是夢想必須適應現實。因此,我學會了當建築工人。」

  天色漸暗,該吃晚飯了。王傳利扛起布袋子,走進了穿著破鞋滿頭亂髮的一群民工中。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