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缺油大國的外交新版圖

 2005-06-08 14: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印度、日本、美國都在世界能源版圖上尋找著新「據點」

  6月2日,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當今世界三個能源大國──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在這裡舉行了一場三國外長的非正式會議。

  這次會晤的目的,是三國的能源合作。「能源進入三國合作的實質期,為戰略方面的合作注入了良好的實質性內容。」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南亞室主任趙乾城說。

  不久前的5月30日,俄羅斯能源工業部長赫里斯堅科正式宣布,俄羅斯遠東石油管道採取泰納線一期工程於2008年完工,每年將為中國輸送3000萬噸原油。

  競爭與合作交織的「缺油大國」的能源外交新版圖,再一次成為矚目的焦點。

  印度:「三管」齊下

  對於新德里而言,能源合作尤為重要。

  趙干誠告訴《瞭望東方週刊》,印度已經進入了能源需求的「飢渴期」。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迅速而平穩,2004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7%,導致印度對能源需求急劇上升。

  與此同時,印度能源的自給率相對較低,僅有25%-30%,其他的全靠進口。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預計到2020年,印度對外石油的依賴度將達到91.6%。這意味著,確保穩定而安全的石油進口將是新德里最為關切的事之一。

  為此,印度政府重新修訂了能源戰略:以油氣管道為重點,「三管」齊下。

  早在10年前,西線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就已經開始籌劃了,只不過當時緊張的印巴關係將其擱置。該管線從伊朗南部油田修起,通過陸路穿過巴基斯坦,到達印度境內。工程全長2775公里,投資41.6億美元,計畫2009年完工。管道一旦鋪成,按照協議,伊朗將每年向印度供應500萬噸液化天然氣。

  最近,印度又重新開始部署這條管道。從6月3日開始,石油部長艾亞爾親赴巴基斯坦和伊朗「管道外交」,就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合作項目進行工作訪問。為此,美國反應非常強烈,要求印度放棄這個項目,否則對印度實施制裁。

  「新德里方面會堅持自己的計畫。艾亞爾照舊為『管道外交』出訪,就證明了這點。這也凸顯了印度維護能源安全的決心。」趙乾城說。

  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則是印度能源布局的北線。兩年前,印度正式參與該管道項目的投資談判。這條線路的主要障礙是,管道經過動盪的阿富汗,安全難以保證。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的張四齊博士告訴《瞭望東方週刊》,印度還設計了另一條從中亞經中國新疆至印度的線路,作為北線的備用方案。

  張四齊還介紹說,東南亞近來也成為印度能源進口的重要關注地。今年2月,印度、緬甸和孟加拉國三國的石油部長舉行會議,就修建緬孟印天然氣管道項目達成了共識。

  「5年之內,這條印度東線部分的管道可能會全線開通。為了避免孟加拉國方面情況有變,印度也計畫繞開孟國,直接從印度東北部進入印度內地。」

  此外,新德里還密切關注將裡海石油運送出來的各條戰略通道,多方爭取參與埃及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輸油管線項目,試圖將裡海石油通過這條線送到本國。

  有石油的地方,就有日本

  第二輪中日東海油氣磋商5月31日在北京落幕,雙方沒能達成具體協議。早有分析人士指出,中日兩國就東海油氣問題上的談判難有進展──因為對於80%的能源都依賴進口的日本而言,一直堅持「寸土不放」的能源政策。

  必要的時候,日本甚至不惜開罪美國盟友,和中東國家維持良好關係。最好的例子就是日本最終和伊朗達成重大石油協議。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陳建安教授接受《猓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說,日本從上個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時,就非常注重能源進口多元化,一直在各地積極探索石油來源的多條途徑。

  迄今為止,日本已在許多產油國獲取石油開採權,並建立了自己的海外石油開採基地。早在1958年,日本就設立了阿拉伯石油公司,專門負責獲取在中東地區的石油開發權。

  為了在世界各地開發到更多的石油,日本政府還制定了《石油公團法》,設立了專門負責與其他國家合作來在世界各地找油的「石油公團」。據悉,該公團下屬的73家公司中,有22家負責探查石油資源,正在從事石油生產的有39家。

  隨著近年來新石油探明地的不斷湧現,東京的石油外交布局也不斷拓寬。

  去年8月25日至9月2日,時任日本外相的川口順子分別對烏茲別克、哈薩克斯坦、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4國和蒙古進行了訪問。川口之行的原動力,正是該地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由於深海勘探技術的運用和幾內亞灣地區新油田的發現,非洲石油正成為日本的新目標。

  目前,日本正通過各種手段發展與非洲國家的關係。4月3日,日本外相町村信孝表示,日本政府明年將增加政府開發援助數額。他同時強調,增加後的政府開發援助將重點向非洲國家傾斜。

  據悉,日本政府已從非洲國家購買了部分石油資源儲量。日本企業在政府的優惠政策支持下,紛紛在埃及、安哥拉和阿爾及利亞等國勘探和開採石油。

  美國:一邊是自己,一邊是伊朗

  作為超級經濟實體,美國經濟能否保證持續的增長,能源都將是極為重要的一環。這一點,美國總統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在4月27日提出的能源新政策中,布希似乎更注重練好「內功」──呼籲減少美國對外國能源供應的依賴,增強自給自足的能力。

  此前的3月16日,美國參議院以51票對49票的結果,正式通過阿拉斯加州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鑽油法案。據粗略估計,這一地區的原油儲量達100億─160億桶。

  在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陳寶森研究員看來,該法案的通過名義上是減少對海外進口油的依賴,但真正的動因卻是為了石油利益集團的利益。「出身於石油集團的布希,原本就一直支持開發國內石油,因為這會給石油集團帶來極其豐厚的利潤。」陳寶森對《猓望東方週刊》說。

  然而,對於美國這樣的「吃油大鱷」,僅練「內功」畢竟有限。爭奪國際石油版圖,強化「外力」才是美國著力的重心。

  經過長達10多年的爭吵和論證,一條延綿1770公里、橫穿3個國家、耗資近40億美元的石油管線──巴傑管線終於在5月25日正式啟用。這條從(亞塞拜然)巴庫──(喬治亞)第比利斯──(土耳其)傑伊漢的石油管道讓美國人喜出望外,因為它第一次打破了俄羅斯對裡海石油出口的壟斷。

  另一個石油寶庫波斯灣,也是美國頻繁活動的地區。在「擺平」了伊拉克之後,伊朗成為了美國的新目標。儘管布希政府始終高唱,無法容忍伊朗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讓人聞到的卻是濃厚的石油味道。

  在國際石油版圖上,伊朗的「風水」極好。它佔據著波斯灣北邊的戰略位置,與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聯酋緊密相連,這些國家的石油儲量佔世界的一半以上。而且,伊朗還橫跨霍爾木茲海峽,每天世界40%的石油出口要從這個狹窄的水道通過。

  兩個月前的墨西哥《全球化》月刊披露,美國政壇新保守派主要領導人最近聚首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為確保美國能源供應制定計畫。

  在這項名為「解放美國」的計畫中,主要的主張是,推翻或動搖石油生產國或戰略位置重要國家的政府,如赤道幾內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喬治亞、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對世界第二大儲油國伊拉克施行軍事統治,以實現石油來源多樣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