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CNN報導見證六四歷史血跡

 2005-06-04 02: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據東森新聞報報導,六四天安門事件16週年紀念日將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回顧當時,原本記者正在北京採訪戈爾巴喬夫訪問鄧小平的新聞,沒想到卻記錄到舉世震驚的天安門事件。當時正在播新聞的CNN主播還遭遇了被拔掉電線,強迫斷訊的情況。

CNN主播伯納蕭表示,1989年4月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逝世,就在CNN對全球觀眾播報的時候,北京宣布戒嚴,天安門廣場擠滿了悼念的人潮。當時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前往北京訪問,因此各國媒體齊聚北京,也見證中國學生要求民主化的浪潮。

不過隨著情勢愈來愈嚴峻,CNN在播送當中竟被拔掉電線而慘遭斷訊。CNN攝影師史卓回憶當時情境指出,戒嚴法宣布後,北京當局把新聞媒體斷訊,CNN無法傳送畫面,因此只好用「飛鴿傳書」,也就是把帶子偷偷運送到香港,再把訊號傳出去。

直到6月4日晚上,天安門爆發了流血事件。CNN資深亞洲記者齊麥可說,他可以看到樓下被槍擊中的人倒在三輪車上,車上的人急著踩踏把傷者送到醫院。經過一夜的肅殺,解放軍已經完全控制天安門廣場。

也就在那時候震驚世界的一幕發生了,齊麥可形容,一位穿白襯衫的男子站在坦克前面,坦克的行進停止了,大家的心跳也幾乎停止4~5分鐘,這是戲劇化的驚人一幕。齊麥可說,「問題是發生了什麼事?他會被坦克輾過嗎?士兵會對他射擊嗎?」雖然沒答案,不過中國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已經透過CNN的報導,傳送到全世界。

中國時報的報導說,「六四」16週年前夕,美國「國會暨行政部門中國事務聯合委員會(www.cecc.gov)兩位共同主席發表聯合聲明,促請中共領導人帶領中國走向更自由、更民主。

參議員海格爾(共和黨,內布拉斯加州)及眾議員李奇(共和黨,愛荷華州)指出,16年前,全世界目睹北京天安門鎮壓。「學生、工人聚集在那兒,和平行使他們自由表達意見之權,他們的勇氣,我們不會忘記」。

「六四」天安門事件屆滿16週年,全球「六四」紀念委員會將於四日晚間在中央公園舉辦紀念集會,以「勿忘六四,擊垮中共,懲辦凶手,重建中華」為主題,以演講、音樂與舞蹈表演、播放六四紀念片、燭光排字等紀念受難者,向中共討還公道。

全球紀念「六四」委員會由近20個國家的60位長年積極舉辦各地「六四」紀念活動的人士組成,協調、協助各地六四紀念活動,推動當局重新審議「六四」事件,為中國在法律上、政治上解決「六四」問題而努力。

此外,全球「六四」紀念委員會決定4日晚,在紐約中央公園舉辦大型「六四」悼念及抗議集會。這是紐約市舉辦紀念活動以來,首度在此具地標意義的地點舉行。

中央社引述委員會秘書處強調,今年「六四」紀念活動不再是為紀念而紀念,而是要明確向世人傳達一個資訊:「不僅要緬懷我們的先烈,還要為他們討還公道,懲治凶手,更要繼承他們的遺志,積極行動起來,將中國趕下歷史舞臺,並將他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讓後人永遠引以為戒,不再重蹈覆轍。」

今年晚會的主題是:「勿忘六四,擊垮中國,懲辦凶手,重建中華」,內容包括演講、音樂與舞蹈表演、播放六四紀念片、燭光排字等。秘書處邀請了八九民運參與者和組織者、「六四」受難者代表、美國政要、演藝界人士、中外學者及人權活動家等演講,國際特赦組織、人權觀察、自由之家等人權組織也將有代表與會。

全球紀念「六四」委員會由近二十個國家的六十位長年積極舉辦各地「六四」紀念活動的人士組成,主要協調、協助各地六四紀念活動。

而六四學運領袖王丹則在3日晚許下三大願望,期盼六四事件獲得平反,受難者在天靈魂安息;中國早日實現民主化;兩岸長久和平盡早到來。

王丹在臺灣出席「燭光照亮天安門--中國民主運動六四事件16年紀念活動」時表示,1979年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當時知識界和社會各界都說「應該向前看」,沒有對文化大革命深入反省;1989年學生運動爆發,當時的學生對文革印象非常淡。他認為,對過去的歷史沒有反省,新的苦難就會發生;牢記苦難,才能避免苦難。

他並反問,「六四事件已經過去了嗎?已被淡漠了嗎」?他和很多六四民運人士至今都不能回到中國,這是現實的政治問題,六四的受難者家屬也不能公開悼念,這也是現實的政治問題。

王丹表示,六四事件沒有獲得平反,它仍是當下進行的事件;未來中國社會的演變,六四事件必定扮演重要角色,否則中國當局不必每年的六四都如臨大敵。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