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木星土星「謀殺」了恐龍

 2005-05-29 06:2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似靜悄悄的太陽系,偶爾也會出現行星「發瘋」的景象,恐龍滅絕很可能就是這種原因造成的。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太陽系何時再次出現「精神錯亂」……

房間角落裡的鐘出了大毛病。通常,鐘擺都是有節奏地擺來擺去,單調的聲音讓人昏昏欲睡。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大,聲音也越來越響。偶爾那麼一下子,鐘擺好像完全發了狂:先是搖向一側,然後又向另一側搖動了兩次甚至三次!

有沒有這樣的鐘呢?一個由地質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認為:「有!在天上。」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和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米夏埃爾.吉爾說:「數億年來,行星一直以發條似的規則性圍繞太陽運轉,但是某一天,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一切都會徹底陷入混亂。」

太陽系發瘋並非玩笑

按照通常看法,宇宙是遵守規則的典範。因此,這可是一件完全超乎想像的事情。但這才剛剛開頭。吉爾和他的同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費倫茨.瓦拉迪及布魯斯.朗內加認為,太陽系最近一次「發瘋」的時間大約在6500萬年前。「這看來太像是巧合,」吉爾說。「我們認為,這或許與恐龍的滅絕有關。」

吉爾等人談論的這種行星發瘋的現象被稱作「混沌」。混沌是指沒有任何規律可循的無常運動。不太嚴謹地說,混沌系統對初始條件極其敏感,一個老套的比喻是:就好像加勒比海的颶風是遠在夏威夷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引起的。

但人們不知道,在太陽系中,最重要的混沌驅動者是木星和土星,因為它們是質量最大的兩顆行星。因此,吉爾和同事們在研究行星的混沌運動時就把焦點放在這兩顆行星上。其實,木-土系並非本來就是混沌系統。但是,它們會滑向混沌的邊緣。因此就存在這樣的可能性:某種情況可能使這個系統失去平衡,陷入瘋狂。

木星土星「合謀」禍事

吉爾和同事們考慮了這樣一種可能性:「某種情況」或許就是太陽光和從太陽吹來的、由亞原子粒子組成的太陽風引發太空壓力起伏。

在數億年的過程中,這兩者的合力可能對土星軌道產生明顯作用。他們猜測,太陽的可變性或許使土星的「半長徑」(土星圍繞太陽運轉的橢圓軌道周長的某種量度)偏離0.1%。吉爾說:「我們認為,這種情況完全講得通。」

為了弄清土星半長徑的變化會對木-土系產生什麼影響,吉爾和同事們使用了「數字太陽系儀」。這是一種特製的計算機,可模擬木星和土星在共同重力作用下的運動。吉爾等人還把木星和土星的公轉比值考慮進來。

木星每圍繞太陽運轉大約5圈,土星則圍繞太陽運轉大約2圈。如果其公轉比是嚴格的5:2,那麼理論上這兩顆行星的重力對太陽系中其他天體的共同作用將每10年達到最大值。也就是說,當這兩顆行星在太陽同側並彼此靠近的時候,它們重力的共同作用最大。但是,由於這種5:2的「共振」並不精確,因此這兩顆行星實際上每過1000年至2000年才會在太陽同側排成一條直線。吉爾說:「這意味著木星和土星對太陽系中其他天體的作用每隔1000多年就會達到頂峰。」

利用計算機模擬太陽系演變圖景的研究人員此前一直認為,這種影響無足輕重。他們猜測,經過漫長的歲月,木-土系的影響就會「達到平衡」。吉爾說:「但我們有一種直覺,情況並不是這樣。」吉爾和同事們在使用數字太陽系儀時考慮了這種影響。他們發現,隨著土星半長徑的變化,木-土系的運行方式就會一會兒規則,一會兒混亂。他說:「這個系統每隔幾千萬年就會陷入混亂。」

恐龍遭遇的天文大混沌

吉爾最重要的發現是,多種多樣的模擬(在這些模擬中,土星的半長徑可以變化)都顯示,距今約6500萬年以前曾突然出現一次天文大混沌。吉爾說:「這一混亂現象出現的時間與白堊紀和第三世之交達到驚人的吻合--正是在這一時期恐龍滅絕了。」

吉爾說,到目前為止還無法判斷這場混沌持續的時間。但是,研

究這種混亂現象對太陽系其他天體(特別是小行星)的影響卻是可能的。

無數大小各異的小行星在木星和火星之間的軌道上繞著太陽旋轉。吉爾和同事們通過計算機模擬發現,木-土系陷入混沌狀態時,小行星會受到多種影響。吉爾說:「最重要的影響是,小行星軌道的半長徑出現突變,這最終會導致小行星帶中的天體向外噴發。」 在這些天體中,有些很可能撞入地球。

模擬試驗展現出來的情況相當複雜。有些小行星的半長徑變化幅度較小,有些則較大。有些小行星的軌道會縮小,有些則會擴大。吉爾說:「很多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可能會忽大忽小。」

關鍵的一點是,那些軌道拉長的天體最終可能會受到其他行星重力的影響而脫離小行星帶。「它們從小行星帶彈射出去,有些天體的軌道可能與地球軌道相交。」吉爾說,6500萬年以前或許就發生了這種情況。「木-土系突然陷入混亂,產生一群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其中一顆撞入中美洲附近的海域,由此產生的衝擊使恐龍滅絕。」

下一次危機:公元3000萬年

如果吉爾他們是對的,那麼恐龍的滅絕就不能完全說是偶然事件。當它們在無憂無慮地生活時,太陽系這個巨大的時鐘突然出了毛病。導致恐龍滅絕的事件可能與太陽系的動力學特性密切相關。吉爾說:「它們或許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吉爾等人所做的模擬顯示,還有一次行星混沌現象大約出現在2.5億年前。這似乎與二疊紀與三疊紀交接時發生的物種大規模滅絕恰好吻合。吉爾說,對此,他們還不能完全肯定。

根據他們的研究,太陽繫在數億年中靜悄悄地發展變化,但偶爾也會做出瘋狂的舉動。過去發生的情況也可能在未來發生。他們的模擬試驗表明,未來還會發生混沌現象。不過吉爾說:「我不會為此睡不著覺。預期的日子是在公元3000萬年,所以還有足夠的時間從地球上撤走!」(貝科)

相關鏈接

關於恐龍滅絕之科學假說

氣候變化說--

有的科學家認為恐龍的滅絕是由於氣候變冷造成的。在白堊紀末期,整個地球異常寒冷,日溫差增大,冷熱季節交替明顯,使習慣熱帶環境生活的恐龍,不能像蛇、晰蜴那樣進行冬眠,又不能像毛皮動物那樣躲進山洞裡避寒,最後被大自然毫不留情地消滅了。

地殼運動說--

有的科學家斷言恐龍滅絕是地殼運動的結果。也就是說,大約在7000萬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使一些盆地隆起,淺丘開始出現,因而造成水枯林竭;同時海底變化,海平面下降300多米,亞洲、北美洲之間的陸地開始連接起來,大量動物遷移到恐龍棲息處,使食物供應發生困難,以至恐龍「斷糧」,在嚴重的飢餓中逐漸死亡。

小行星撞地說--

也有的科學家提出恐龍的滅絕是星球碰撞爆炸引起的。在白堊紀後期,有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猛烈與地球相撞。撞擊時速度為每小時約10萬公里,撞擊時揚起了驚人塵土,塵埃飄浮在大氣中,以至遮蔽了陽光,使地球上持續一段時間內一片黑暗,氣溫聚降,植物枯萎,使「食物鏈」中斷,恐龍紛紛死去。

食物中毒說--

還有的科學家推測,恐龍是吃了有花植物中毒而遭到絕滅的。恐龍生活的中生代,植物界裡裸子植物佔統治地位,在這些植物中含有許多單寧酸,這些對恐龍並無損傷。但是,在1.2億年以前,最早有花植物出現了,這些有花植物組織內常常含有作用強烈的生物鹼,對恐龍的生理產生不利的影響。恐龍大量吞吃了生物鹼,毒素反應引起其嚴重的生理失調,導致死亡。

物種競爭說--

恐龍滅絕緣於種間競爭、種內競爭--這是另外一些科學家的認識。在恐龍時代,出現繁殖力極強、大腦發達的肉食類動物,它們大量偷吃恐龍下的蛋,因而導致恐龍斷子絕孫。另外,同屬恐龍的霸王龍,是恐龍家族中的惡霸,它的頭就有1.5米長,血盆大口長有利劍般的牙齒,能隨意地吞噬其他草食性恐龍。這種「一物降一物,弱肉強食」的現象,導致了恐龍的最終絕滅。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