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紐約時報美國社會分析(1):社會成員分三六九等

 2005-05-28 20: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美國《紐約時報》15日發表文章,分析美國社會現狀,認為仍然劃分三六九等,界限雖然日趨模糊,但貧富依然存在,不平等在激增。文章摘要如下:

曾幾何時,美國人以為自己搞懂了階層。上等階層在歐洲度假,信奉聖公會教義。中產階層開著福特車,住在聖費爾南多谷,是公司職員。勞工階層是勞聯─產聯的成員,擁護民主黨,從未坐游輪到過加勒比海。 

如今,美國似乎已沒有了階層之分。形形色色的美國人盡情享受足以讓祖輩們眼花繚亂的奢侈品。社會多元化抹去了許多舊日的標識。從著裝、汽車、黨派、宗教以及膚色來判斷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不再像過去那麼容易。階層的界限模糊了,也有人說消失了。

但階層仍是美國生活中一支強大的力量。在過去的30年裡,它在許多重要問題上發揮的作用有增無減。如今,教育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舉足輕重,但學業的成功仍與階層息息相關;種族融合的程度越來越深,但富人也日益與世隔絕;醫學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不同階層之間的健康和壽命差異仍然很大,而且似乎還在拉大。 

對美國社會流動性(家庭在經濟階梯上的上下移動)的新研究表明,它遠遠低於經濟學家原來以為的水平,也低於大多數人的認識。事實上,許多研究者說,曾經激勵美國人奮鬥的社會流動性近來已逐漸趨平,甚至可能下降了。社會流動性是美國夢的核心,它給人以希望。據信,它能讓貧富之間日益擴大的鴻溝不那麼難以忍受。箇中的邏輯是這樣的:美國社會當然會有貧富之分,但只要兩者可以互相轉化,只要有類似於機會均等這樣的事,貧富之間的差別就不會構成難以逾越的階層界限。 

傳承既得優勢

一些看似矛盾的趨勢同時存在:階層的劃分變得模糊不清,但有些階層的界限卻更加涇渭分明起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大多數人仍停留在原來的相對位置上不動。

甚至就在流動性未見起色的同時,精英階層的大門更加敞開。如今,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美國最高法院法官或首席執行官,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也越來越多。在《福布斯》雜誌去年公布的美國前400名富豪名單中,只有37人的財富來自繼承,而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個數字為將近200人。

如此看來,一方面,對少數傑出人士來說,登上財富的頂峰變得容易了,而另一方面,對其他許多人來說,從一個經濟階層升入另一個更難了。可以說,與30年前相比,現在的美國人更有可能終其一生都屬於同一階層。美國新的英才制度的核心隱藏著一個矛盾。用人唯才取代了過去的世襲特權制度,但歸根結底,「才」至少是部分建立在階層的基礎之上的。有錢、受過良好教育又有關係的父母,可以為孩子培養英才制度所賞識的種種習性。而當他們的子女取得成功時,便被認為是靠才幹贏得的。 拉塞爾.塞奇基金會是紐約市一個社會科學研究組織,它最近發表了有關經濟不平等的社會效應的一系列研究。該基金會主席埃里克.萬納說:「過去依靠世襲制度或排他性小團體樹立的壁壘基本消失了。」作為替代,他說,出現了「新的傳承既得優勢的方式」。 

某些社會學家和營銷顧問認為,人們通常認為的三大階層(上等、中產和勞工階層),已經細化成由職業或生活方式決定的數十個微階層。還有少數社會學家甚至宣稱,社會的複雜性已使階層這個概念失去意義。弗吉尼亞大學社會學教授保羅.W.金斯頓說,傳統的幾大階層都變得如此多元化,充斥著收入、生活方式及政見各異的人們,以致根本不能稱其為階層。在他看來,美國社會是一架「有許許多多梯級的梯子」。他說:「佔據梯級越高的人,其子女就越可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醫療保險。但這並不意味著存在階層。」 許多研究者對此不敢苟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教授邁克爾.豪特說:「階層意識和階層語言正在漸趨模糊,但與此同時,階層也在重組美國社會。我認為這些關於『階層消亡』的討論是幼稚並且頗有諷刺意味的,因為我們處在一個不平等激增的時代。」 (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