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校園暴力頻發令人憂思 「野性青春」折射教育危機

 2005-05-25 16: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過去我們總認為校園是一方淨土,然而突發性的校園暴力,近年來在各地如同爆米花此起彼落,且日趨嚴重。從同學之間因瑣事引發的互毆到師生衝突的發生,從普通的校園暴力侵害到校園暴力犯罪,從未成年學生跨校作案到社會黑惡勢力的侵入等等,嚴重威脅著中小學生的安全。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一份統計資料表明: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在校學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讓社會各界驚詫不已。

校園暴力,消極現實的投影

曾幾何時,校園暴力在國人眼裡顯得挺遙遠。近年來隨著各地媒體對校園暴力事件報導的增多,這個可怕的社會問題開始一記記地叩響人們的腦殼: 2004年11月3日,內蒙古商都縣第一中學三女生郭某、王某和李某持刀搶劫49名學生共688元現金和2塊手錶。2005年1月23日,海南省海口市群星中學初三生硬某,被結怨學生及其10多名手持西瓜刀的同學砍成血人,兩月後傷重離世。2005年04月13日,央視新聞曝光了深圳某職業高中學生在校群毆的兩段手機錄像畫面,分別是三、四名女生輪番毆打一名女生,和男學生持棍棒群毆一名男同學,旁邊還有不少同學圍觀……在追求和平發展、創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不少省市的校園暴力卻愈發暴烈讓人刺目。校園到底怎麼了?

「你去給我買個刀片,我要自殺」,這是製造內蒙古商都校園搶劫案的女生王某入看守所後絕望無助的表白。在她手腕上,已經有了幾條深深的舊傷痕,她說這是沒意思難受的時候劃的。

2004年11月2日,郭某、王某和李某逃課去看錄像,在傾吐對學校和社會的不滿情緒中,就著啤酒服下安眠藥物。回校後在午夜敲開13個女生宿舍房門,持刀搶劫49名學生共688元現金和2塊手錶。2005年初,王某和李某被抓獲,郭某仍在逃。

王某進入看守所後,在審訊中流露出的老辣、玩世不恭和滿不在乎,讓審訊人員訝異不已。她對記者說:「這個社會太不公平,為什麼郭某還沒有被抓住,要判刑大家一起判。」審訊人員告訴記者,聽說李某被抓住時,王某非常興奮,不停地說:「終於有伴了。」

李某告訴記者,案發那天,她是第一次去錄像廳,第一次喝啤酒。而在不久前,她剛剛學會上網。吃安眠藥也是第一次,這在當地學生中非常流行。在她們的學校周圍幾百米範圍內,分布著不少的錄像廳、歌舞廳、網吧。放學後,這些場所聚集著很多學生。

內蒙古社會科學研究院社會學所所長陳紅艷指出,學校周邊環境的魚龍混雜,使社會不良習氣侵蝕學生的機會大大增加。處在轉型期的社會,學生自我預期的下降,極易產生消極頹廢心理,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很容易走向歧途。就像李某和王某所言:「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我們學校有錢的學生多得是,我們『借'一點不算什麼吧?」青少年的暴力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現實世界的投影。不少專家還認為,具有暴力傾向的學生,他們對人性、生命、道德充滿冷漠,對弱者沒有憐憫心,還渴望在弱者身上顯示自己的強大,在這點上,暴力文化是個大"幫凶"。在影視文學作品、電子遊戲、網路遊戲、新聞傳媒中,青少年接觸暴力場面的機會很多。即便是一些描寫以暴制暴的正義行為,青少年並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相反,他們欣賞的很可能只是其中的暴力行為,並有意無意地在日常生活中模仿。一旦在人際交往上遇到摩擦,便容易失去自控訴諸暴力。

在海口大街被10多同學砍傷致死的學生硬某,既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也曾是個施暴者。他來海口轉學不久,便和班上一女生好上了,並讓一名得罪該女生的同學大吃苦頭。當時他備感威風,卻沒料自己種下了禍根,成為校園暴力徹頭徹尾的犧牲品。

與家庭脫節的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家庭的教化功能對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是決定性的。審視一樁樁校園暴力案,卻發現家庭教育投在施暴者身上的影子非常暗淡。

內蒙古校園搶劫案中的三女生,無一例外是父母出外打工,寄養在親戚家的"留守少女"。家庭教育嚴重缺失、親戚的管教無力,造成讓這些少女離開了父母的視線,茫茫然游離在學校和社會間。被同學砍死的海口學生硬某,其父母常年忙於生計,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硬某的學習成績並不好,17歲的他才上初三。案發後硬某父親仍篤信自己的孩子品學兼優,並沒有和人結仇。

瀋陽市心理衛生醫院劉曉雲主任認為,缺乏關愛,缺少管教是這些孩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如果家庭成員文化素質低下、道德品質敗壞;父母的管教過嚴或過於溺愛或疏於管教;家庭氣氛緊張、不和諧使孩子缺少關愛和安全感,都會對孩子的人格培養產生不利影響。很容易形成一種"攻擊性人格"。為此他們往往通過欺凌弱小來釋放壓抑,獲取一種心理上的平衡。

學校教育,缺失了什麼?

據內蒙古校園搶劫案中的王某和李某描述,她們對49名學生的搶錢過程,始終是在沉默中進行,沒有異議,更沒有反抗。其間,只有一個學生表示不滿嘀咕了幾句,搶劫者掏出刀子晃了晃,一切又恢復了沉默。

近日海南又曝出一起校園暴力事件,文昌二中一女生陳某被四女生輪番抽打了200多個耳光,耳膜破裂住院。在暴行長達一小時的時間裏,她的室友躲在寢室裡,不敢相救。對樓從二樓到五樓窗前擠滿了觀看的男生,無人勸阻或報告校方。

在這兩起校園暴力案中,相比施暴者的肆無忌憚,受害者的集體失聲、旁觀者的明哲保身更讓人寒心又納罕。為什麼會這樣?連教育他(她)們的老師也無法解釋。海南二中的老師坦承,為整頓學風,他幾乎是每天把紀律教育掛在嘴邊,但卻很難瞭解學生的心態和想法。對違紀者記大過似乎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有專家認為,老師與學生的心理交流「斷鏈」,跟長期的應試教育有關係。目前,許多學校普遍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和學校的設施建設抓得很緊,而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紀律法制教育、學生的校外活動情況往往流於形式,甚至忽略或放棄。

內蒙古社會科學研究院社會學所所長陳紅艷進一步指出,學校長期重智輕德的教育,只會讓教育本身越來越軟弱,教出來的學生也會少一根硬骨頭。同時,陳紅艷提出,青少年由於缺乏社會經驗,辨別是非的能力差,遇到問題時往往採取一些消極、錯誤的方式進行解決。

在採訪中,內蒙古三女生搶劫案中的王某和李某始終不認為自己搶劫,在她們看來這不過是出於姐妹義氣,幫郭某一塊向那些學生借點錢罷了。王某經常或天真或帶有挑釁地問看守人員:「我已經呆膩了,什麼時候放我出去啊?」 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已在為觸犯法律付出代價。而李某在搶錢中很害怕,並把錢全部扔到了廁所。過後,她心安理得的繼續唸書夢想讀大學。刑警抓她時,她滿臉的驚愕與不解。

而作為普通學生,在校園暴力不可避免時應如何面對?南澳大利亞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肯.裡格比博士對此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認為校園暴力在發生時,旁觀者的態度往往也能決定事情能否改變。「如果有人勸阻,哪怕只是說說,恃強凌弱的現象就會減少50%。」

裡格比博士還建議受辱學生要及時向家長和老師匯報問題,並且要一直不斷地匯報。「我們還讓受辱學生堅持寫日記,並告訴別人自己在寫日記。這將促使人們--特別是學校--靜下來認真思考,因為日記成為了校園暴力的證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