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多的相關專家都認為,教師在教導學生減輕負擔、走向堅強的同時,自己也要學會如何承受壓力和挫折……
悲劇的女主角是江陰長涇河塘中心小學6年級的數學老師吳語(化名),從教數十載。據瞭解,日前該中心小學曾舉行了一次期中測試,由於出卷時的誤差在6 年級的數學試捲上出現了一小部分題目超出了教學大綱。而吳老師對此很不理解,認為正是這些「歪題」導致其所帶的2個班級「幾乎全軍覆沒」,便採取 「不批試卷」的方式表示不滿,後在與學校領導的溝通和相互理解上產生誤會,憤而飲毒自盡,讓學校其他教師與知情人唏噓不已。記者瞭解到,河塘小學於昨日與吳老師的家人達成和解協議,校方將一次性給付陸老師家屬人民幣5萬元整。
6分,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半個多月前,江陰河塘中心小學按照每學期的慣例給學生進行了一次期中測試,吳語老師所教的6年級1班和2班自然也不例外。為體現公正,學校安排了在5 年級教課的嚴老師出了試卷。由於嚴老師的一時疏忽,或是對6年級課程進展並不很熟悉,導致其所出試卷中出現了幾道超出教材範圍的題目,總分值為6 分。也正是這6分的超綱題目觸動了吳老師的敏感神經,使其異常反感(後來記者在吳老師的遺書中發現她對這6分的題目仍是唸唸不忘,認為「這幾道題目會最終導致其所帶班級學生在考試中全軍覆沒」),就將1班和2班的全部試卷又推給了負責出卷的嚴老師,並在試卷背面寫上了「31人因此零分,這個責任我擔不了」 的字樣,憤然離去。事發後不久,吳老師意識到自己的所做有違情理,便給嚴老師的婆婆打了電話,希望其不要生氣,並又主動找到學校的一位副校長講述了她對這件事情的真實想法和內心世界,以求得到學校的理解。事情看似平息,但吳老師的心理狀況注定事件還會再起波瀾。
5月10日下午,河塘小學的校領導組織在校老師開了「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大會,在會議上,該校的袁校長針對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吳老師認為袁校長的話就是含沙射影,雖然沒有點名但肯定就是在說自己。會後吳老師隨即向有關領導請了6天的假,表示不滿。回到家後,吳語老師越想越鬱悶,「為了還自己以清白」便決定以死為自己正名。次日傍晚4時30分左右,陸老師帶了1瓶甲烷磷農藥最後一次來到熟悉的校園,在教學樓內一飲而盡,約10分鐘後被值班門衛發現。送到醫院後,由於其一天都沒有進食,毒藥迅速通過消化系統進入血液從而搶救無效死亡。
據記者瞭解,吳語老師的丈夫在去年曾遭遇一場車禍,至今尚存在某些後遺症;兒子今年在考大學中也遭遇不順;其父母少人照顧。有知情人向記者透露,吳老師雖然是女性,但一直是家裡的頂樑柱,經濟和家庭的壓力都比較大,學期中發生的事情只是吳老師選擇輕生的導火索,真正的主因還是其長年承受的生存重壓。
學校拒絕採訪,留有3份遺書
為進一步瞭解事件的真相,記者於昨日到達江陰一探究竟。在事發地,河塘中心小學記者首先吃了一個閉門羹,該校門衛在得知記者的意圖後緊緊關閉大門、不斷催促讓記者離開。在記者的不斷堅持下,一位自稱是該校副校長的何先生勉強接受採訪。但其在採訪中不停表示「沒有什麼好說的」,並不斷顧左右而言它,對於記者「是否學校有硬性規定不讓說」的詢問時,該先生未做回答。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學校周圍的居民對此事件都比較瞭解,一位坐在自家門口揀菜的女士對記者說, 「吳老師如果把心放開點,也許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這下還影響了很多學生……」
記者隨後趕赴江陰長涇鎮司法所,該所韓偉祥所長向記者透露,吳語老師生前曾留下3份遺書,分別是給其兒子、父母和領導的,記者在司法所看到了吳老師寫給學校領導的那份遺書,遺書寫成於11日凌晨1時零7分,對其在事件發生前後的所做所想做了全面的交代,尤其是她生前開過的最後一次大會:「他說, 『在背後議論人,說壞人其實就是在貶低自己』,我反思自己在這次考試中我沒有議論過誰,沒有說壞過誰!他們作為領導瞭解多少?關心了多少?做了多少工作?我想不通。」「既然這樣,我只能以死來還擊他們啊!」韓所長說,吳老師想問題過於封閉,對事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解,以至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但吳老師的母親講,河塘小學的袁校長曾說過「個別老師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的話,這才是吳老師心理最大的疙瘩。
最後記者得知,事件雙方,河塘中心小學與吳老師家屬於當日達成了一份協議,認為吳吳語老師自殺屬於個人行為,校方沒有責任;但考慮吳老師家庭的實際困難,校方將一次性給付人民幣5萬元正;雙方其後再無任何瓜葛。
教師心理壓力問題再敲警鐘
無錫市江南大學從事社會學研究的呂青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說,國外調查表明教師職業所帶來的公眾壓力多於其他行業的人。香港就曾將教師職業壓力列為第二位,僅次於警察。不久前,國內一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組在對2292名教師進行檢測,結果顯示32.18%%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 16.56%%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雖然目前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是應試教育的模式和手段,對老師的考評也是應試教育的標準。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擬考,考的是學生,比的卻是老師,他們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夾縫中艱難地生存,其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這位服毒自殺的陸老師身上實際上典型集中了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她所在的家庭環境以及她的家庭狀況都使她不得不隨時隨地扮演一個強者的角色,或許在平時生活中已經或多或少的表現出來,但是並沒人留意,而這次的事情只是個導火索.她說,本來很多老師在教育工作中模式化後,在生活中很難一時走出來, 很多時候依然以一個老師的身份待人處事,別人便習慣性將他看作一個高高在上的強者,而自己也在努力扮演著這麼一個強者.一旦與人溝通不了,走入一個怪圈後,便走入一種極端.呂教授談到,每個人緩解壓力的第一個環境便是自己的家庭,要是在家庭得不到緩解而又沒有其他的渠道供其緩解的話,最終很可能都會走出極端的一步.當然,人作為社會的個體本身也應該學會有意識的緩解釋放自己的壓力.前段時間清華大學的一名老師自殺很多人都覺得不可理喻,其實是一個道理. 當今社會的競爭是越來越激烈,每個人都有壓力,尤其是處於中年的群體壓力會更大,怎麼樣有效的緩解壓力正確的對待壓力,這已經是個社會問題了.目前不少學校都設立了心理諮詢中心,為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但專門針對教師的心理諮詢中心卻暫時沒有。要解決這個問題,最主要的還是決定於教育體制的真正變革,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喊口號上.一些專家也提出來, 在外部通過制度的調整,降低教師的壓力之外,還要健全教師心理教育機制。要建立教師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測查制度,讓教師瞭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為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讓教師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使他們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調適。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考試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