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李文華:清華校長丟人 宋楚瑜講話氣人

作者:作者:李文華  2005-05-12 07: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5月10日在北京清華大學發表演講,看了全球直播的電視節目後,我忍不住想說一句:「真丟人!真氣人!」。

儘管宋楚瑜一再給清華唱讚歌,什麼「執中國科技之牛耳」,五四引進「賽先生」的功臣,當今中國第一人以及300多位副部長的母校,什麼「西方科學實務的態度,跟中華人本精神在清華巧妙結合,在這邊既有王國維先生、朱自清先生等一流的文學大師,也有李政道、楊振寧諾貝爾獲得者」,如此等等,可清華大學的現任顧顧秉林校長,卻給了宋先生當記一個響亮耳光。

顧校長從一開始主持發言就結結巴巴,還幾次停下來更正,到了最後更是洋相盡出,把向宋楚瑜 「贈送」的禮物說成了「捐贈」禮物,引得下面學生噓聲一片。這還不算,等他把第一件禮物:一首篆體詩的卷幅展開並當眾宣讀時,竟不能將全詩的二十八個字認全!結結又巴巴,吞吞又吐吐,最後詩沒念完就草草收場了。

丟人啊,丟人!中國人的臉都被這位清華校長丟光了!用老百姓的話說,「丟人丟到臺灣島啦!」嗚呼,哎哉!

靜下心來想想,也不怪顧校長丟人,也不怪宋楚瑜說話好聽,只是他不知道,今日的清華跟50年前的清華不可同日而語。那時可謂「西方實務態度跟中華人本精神」 的巧妙結合,可自1949年,特別是文革後,中華人本精神早就跟牛鬼蛇神一起被砸碎了,即使改革開放後,中華學子們的口號也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的清華校園,「託福、GRE」成風,有人恨不得在夢裡都說英文。難怪有人悲嘆,中國不久就會成為西方文化的「殖民地」。在某些精英學子心目中,什麼傳統詩歌啊,什麼文化底蘊啊,統統都見了閻王。

從這事也不難看出校長大人的官僚作風,為什麼不事先把「捐贈」的禮品內容瞭解一下,把不認識的字叫手下人教一教呢?其實啊,顧校長的表現,也是那些工科出生的部長們的一個縮影,換句話說,是大陸當局破壞人文教育、破壞中華文化的惡果,我真擔心這樣的校長風采,還要對全世界實況轉播,怎麼能喚起海外華人,特別是臺灣同胞,對大陸當局的認同呢?!

說完清華校長的丟人,回頭再說宋楚瑜的氣人。

宋在演講中特別強調「臺灣意識」的來源以及臺灣意識不是台獨。他說:「臺灣的鄉親自求多福,說的難聽點就是自生自滅。臺灣就像一個家道中落,又被賣出去的養女,又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本人把臺灣當成殖民地……那種既懷念原鄉,又扎根於現在家庭的一種心境。兩邊都是我們的家,一邊有我們的祖先,一邊有我們的子孫,沒有人會要去爭取一邊的認同,而去放棄另外一邊,這就是各位大陸的鄉親,您慢慢去體會。」他還說:「400年的疏離,100年的隔絕,50年的對抗,尤其是兩岸的不同制度讓臺灣和大陸的隔閡越來越深。」

接著宋楚瑜介紹了臺灣的情況,他說:「現在臺灣每一個人的國民所得一直能夠保持在 12000-14000美元的水準。臺灣經濟奇蹟真正的意義不是在於富,而是在於均富。」 「整個的社會和經濟不但要使一部分人能夠富起來,更要讓所有的家庭都能夠富起來,這就是均富。依照臺灣的經驗,達成均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偏向於社會性和教育性。一方面讓每一個人都有公平的機會來攀爬社會的階梯,而另外一方面知識就是權力,也就是培根所說的知識就是力量。」

他還談到,「臺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三個,那就是尊重市場、尊重專業、尊重制度。在這三個因素當中,資本市場和專業人才只能夠提供一時的突破,但制度的改革才能創造一個長遠和全面的成長。」

演講中宋楚瑜幾次談到制度的不同,可氣人的是,他並沒有說清:制度的不同才是阻撓兩岸統一的最大障礙,中共的獨裁統治才是把臺灣人民往外推的最大動力。記得現任臺灣民進黨領袖謝長廷,前不久曾宣布,他的政府將拋棄北京虛偽的「一國兩制」號召,而是宣揚「一國一制」政策。這一制就是民主制。如果兩個國家合併的話,中國必須是應該像臺灣一樣民主,而不是反過來,讓臺灣像中國那樣黑暗專制。

是啊,要讓已經自由民主的臺灣人民走回頭路,「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臺灣人能答應啊?這樣的統一能符合民心嗎?要是換了您,您也不想要這樣的統一。宋楚瑜話都到了嘴邊了,卻沒把話說清楚,你說氣不氣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