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也「溫柔」──權威專家剖析印度洋大地震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北京時間29日零時9分再次發生強烈地震,中國地震局1時07分向外發出地震震級信息,報告這次地震為裡氏8.5級。強震再次牽動人們的目光。令人慶幸的是,這次地震並沒有引發強烈海嘯,傷亡人員和災害破壞情況遠遠小於上次。

  「連續8級以上地震,並不罕見」

同一地區、3個月內連續發生兩次超過8級的地震引起各方關注。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介紹,地震的發生是應變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的釋放,地震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再次發生,說明積累的能量在上次發生地震時並沒有完全釋放。從地理構造方面說,發生地震的地點處於印度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這一地區本身就是地震多髮帶。「從歷史上看,在範圍相當小的地區連續發生8級以上地震,也並不罕見。」

「根據地震的強度和時間判斷,這屬於一種雙震型的地震發生模式。」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魏成階表示,這種地震一般發生在海底,大多是7級左右,8級以上的比較少,這說明這一地區已經到了地震的活躍狀態。

「大地震沒有引發大海嘯,也正常」

地震發生後,印度洋沿岸國家紛紛發出海嘯警報,但幾個小時後又先後宣布撤銷。對此,張曉東表示,在如此強震的情況下,預警系統百分之百會啟動,但預警並不意味著就一定發生海嘯,要看具體情況。

「大地震沒有引發大海嘯,也是正常的。」魏成階解釋說,因為發生海嘯主要是看地震時海底岩層的錯動發生在什麼方向,是水平的還是垂直的。上次的地震岩層垂直錯動,造成的水位變化在海洋上雖然只有十幾厘米,但隨著海水傳動,到了近岸地區就可能達到十幾米。如果是水平錯動,對海水的擾動就比較小。「就目前情況看,這次地震發生在上次地震的東南面,地震地質構造的背景是屬於西北向的,初步判斷可能是水平錯動。」

「震源較深也是沒有發生大海嘯的原因之一。」魏成階說,去年引發海嘯的地震震源是在海面下10公里左右,而這次地震震源位於海底30多公里處,要深得多,地震波在向上傳遞的過程中會逐漸衰減,即使引發海水波動也不會太明顯。

目前,中國地震局各有關部門都在多方蒐集地震有關信息,密切注視著災情的發展,並將有針對性地採取行動。

新華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