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和諧社會」看來要靠警犬來維持
看似矛盾,其實不矛盾的一種表達,在英文中叫做「矛盾修辭」(oxymoron),比如說安靜得振聾發聵,公開的秘密,有償獻血,商業道德,自然的表演…。另外還有看似和諧,實際矛盾的修辭,比如人民公僕,非法偷盜等說法。仔細說來,人民大會堂,也是一種矛盾修辭,因為那裡就不是個給販夫走卒、普羅眾生開會的地方。從代表性來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即使不是橡皮圖章,起碼也算不了真正的代議立法機構。
本次人民代表大會(10屆全國人大3次會議)召開前夕,中國媒體已經鋪天蓋地在宣傳這次會議的新主題──和諧社會。社會的本意就是:一大群人按照某種組織方式和價值,共同生活在一起。應該說,社會這個詞,就包含了和諧的意思。和諧社會,畫龍點睛不成,倒有點畫蛇添足。就像國際社會這個詞,雖然已經成了老生常談,但不少人認為,以目前國際的無政府、混亂狀態,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國際社會。
中國歷來是大國家,小社會,或國家政治完全代替民間社會。無論中國社會如何,民間或受政治教條,或受市場的無形之手,或其他什麼法則主宰,即使是叢林法則,也算一種秩序。從去年溫家寶總理在人大會議上提出科學發展觀,到今年的和諧社會,似乎都旨在糾正放任市場、純粹追求 GDP增長的偏向。市場經濟,自應該保證市場交易,國家權力要保護市場的買賣行為順利進行。可農民工勞動力這個商品,卻似乎沒有得到和其他商品一樣的保護,許多民工付出了勞動,卻得不到應得報酬,以至於去年人大會議上一國總理不得不講話呼籲。
呼籲有科學的發展觀,到建立和諧社會,旨在糾正政府發展政策,屬於政府正常行為。英國的保守黨和工黨;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在如何刺激經濟增長和進行社會分配方面有不同側重,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不同屆的政府有不同的強調也是如此。
對於胡溫作出不同上屆政府的調整,許多人驚呼中國又開始向左轉,從市場經濟後退,似乎屬於杞人憂天。
中國的發展已有一去不返的勢頭。鄧小平時代開始確立的既定國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實這個詞本身也是開頭說的矛盾修辭。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就是兩回事,也就是鄧小平這樣的實用主義者能把它們放在一起。應該說,胡溫新政的調整都是在市場經濟這個範疇內作出的,已經不再涉及意識形態之爭(不像某些人希望的那樣,或者某些人擔心的那樣)。就像中國媒體評論「和諧社會」時反覆強調,目前解決就業、分配、貧困、「三農」、腐敗等突出問題,絕不能按照敵我矛盾方式處理,一定要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
中國的發展早就擺脫了20多年前的理論教條:建立一個包括金融家、企業家(舊稱:資本家)、各種社會文化精英(舊稱:資本家的幫佣),和有工作工人、下崗工人(舊稱:工人階級),有土地、無土地農民(舊稱:貧下中農/貧下中牧)的、其樂融融的「和諧社會」;中國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的想像力,超出了烏托邦。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BB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