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2004年考古四大成果

 2005-01-04 21: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2004年是中國考古成果展現最充分、最豐碩的一年,考古學家共有四大成果,其中包括髮現堪稱「新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的西周時期最高等級大型墓葬群;發現最早的宮殿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發現一座距今1400多年的粟特人墓葬,是絲綢之路上最有活力的民族;同時發現8座中國元、明、清三代的皇家瓷廠所在地,揭開了景德鎮的神秘面紗。

最重大的考古發現周公廟

北京大學和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周公廟考古隊,2004年4、 5月份在岐山縣周公廟遺址考古發現,一處西周時期最高等級的大型墓葬群,在22座墓葬中具4條墓道的高等級墓葬達10座,轟動海內外社會各界。世界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鄒衡,稱其為「新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 將這發現與20世紀初發現殷墟遺址相提並論。

據華夏經緯網1月4日報導,考古專家發現出土甲骨700餘片,夯土牆1500餘米,6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制陶作坊與鑄銅作坊,及一處有192座中型貴族墓葬的大型墓葬群。

最早宮城二里頭文化

因1959 年的科學發掘,河洛核心地帶的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已成為世界矚目的「二里頭文化」,在夏代考古與國家起源等問題上據有重要地位。2004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的專家發現,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距今至少3600年的宮城,這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宮城,其宮殿是最早的宮殿。它開創了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先河,也為中華文明的起源注入了新活力。

二里頭遺址的考古人員初步探明宮殿區內嚴密的中軸線規劃、複雜的道路體系以及完備的宮城城牆等,還在宮殿區南側大路上找到兩道大體平行的車轍痕,兩轍間的距離約為1米。據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博士表示,車轍的發現,將中國用車的歷史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使人們對華夏文明的認識又推進了一大步。

絲綢之路的新見證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2004年 11月對外公布,在西安北郊出土一座距今1400多年的粟特人墓葬,墓主骨架保存仍完好如初,墓主人名業字元基,康居國王后裔,歷任魏大天主、羅州使君、車騎大將軍、雍州呼樂等職,死於大周天和六年(即公元571年),死後被詔贈為甘州刺史。

墓葬東距史君墓約2000米,南距粟特人安伽墓約 150米,為北周時期入居長安的粟特人墓葬區。墓葬內部繪有絲綢交易的圍屏石榻、用數層絲綢衣物「包裹」的墓主人屍骨,及典型的中原文化葬式等,一幅幅描述絲綢之路上商旅往來、文化融合的撼人畫面,對研究絲綢之路上的少數民族、外來宗教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均具有重大的意義。

公元3至8世紀,絲綢之路控制了商貿往來。中亞地區的粟特人也充分利用地處絲綢之路中樞的優勢,成為絲綢之路上最有活力的商業民族,中國皇帝在康業死後仍為其下詔授官,可見粟特人在中原的影響。

掀起景德鎮的神秘面紗

考古學家2004年9月份,發現8座中國元、明、清三代排列有序的皇家瓷廠馬蹄窯的所在地,揭開了景德鎮的神秘面紗。

考古人員在景德鎮官窯遺址,發現明代皇室專用的花卉罐、白釉小杯和繪畫用的調色盒等珍貴文物,及數量眾多的瓷器碎片。考古人員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已在景德鎮眾多遺址發掘10餘噸的瓷器碎片中,復原出1千多件精美瓷器。

景德鎮只為皇家服務,在中國封建官窯制度延續了600多年,在景德鎮每100件成品瓷器中,僅有4件能夠入宮使用,其餘的都必須集中砸碎後,埋藏入官窯禁絕流入民間。

位於景德鎮市中心珠山區的景德鎮官窯遺址,呈南寬北窄的長梯形分布,周長1100餘米,總面積54,300餘平方米。

大紀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