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種大規模的拆建所損害的不但是城市居民的利益,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它也是對民族文化的破壞。因為歷史留給我們的城市,除了凝聚著無數建築師和藝術家的心血,也有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所形成的風俗和習慣。城市的布局和建築是有心人設計出來的,它們就像人的骨骼和長相,而每個城市在歷史上形成的氣氛和風格則是自然形成的,就像人的氣質和個性。
一個城市的磚瓦木石和這個城市居民的生活習慣甚至語言心態之間往往有著奇妙的關聯,如果物質的存在被改造甚至毀滅了,精神的一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據。今天中國大陸很多城市就在經歷著這種城市文化的毀滅過程。
就在大陸城市的改造和居民的拆遷越來越成為社會焦點的時候,北京三聯書店最近出版了一本題為《城記》的書,系統地敘述北京作為一個城市在1949年以後所經歷的改造。
書的作者叫王軍,是新華社記者,他為了給北京城的改造留下一個忠實的記錄,採訪了很多見證者和當事人,披露了一些書鮮為人知的內幕,因此出版後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反響很大,三聯書店還召開了了座談會。
從一個特定的角度來看,《城記》為今天的讀者觀察當今的大規模拆遷提供了一個歷史的角度,這就是自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城市的命運--以北京為例--一直處於中共絕對權力的支配之下。當我們今天在抗議政府和市政當局被金錢利益所驅使,隨心所欲地肢解城市的時候,不要忘記這不過是五十年代在政治需要下對老城市隨意推倒重來的繼續。
很多人都知道在50年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極力反對政府對北京城的改造方案,主張把北京分為老城和新城兩塊,對前者實行保護,要發展就到老城以外的新城區。但這個意見被中共當局否定了,於是北京老城在50年代就經歷了大規模的改造,推倒了很多城牆和古建築,在此基礎上建了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築,成了中共政權在建築上的象徵。
在《城記》中,梁思成曾經對當時北京市的領導直言不諱地說:「五十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為了說(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寒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