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元朝文學的最高成就─元曲
元曲,是元朝文學上的最高成就,與唐詩宋詞可以比肩。元曲包括劇曲和散曲兩種。劇曲當時稱為雜劇,在元代極為盛行。據統計,有姓名可考的劇作家有八十多人,作品有五百多種,保存到現在的還有160多種。
元朝以前,傳統的文學體裁是抒情的詩歌和散文,而從元以後,文學作品的體裁出現了有情節、有人物、有說有唱的戲劇。
在至元、大德時期(1264年∼1307年),出現的著名劇作家有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等人,世稱元曲四大家。他們的代表作品是關漢卿《竇娥冤》、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情女離魂》等。此外,王實甫的《西廂記》也是膾炙人口的名著。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生活,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散曲,是指像雜劇中的曲牌一樣而沒有念白和折子的歌曲,或者簡而言之是元代的民歌。其中包括成套的「套數」和「小令」,據不完全統計,散曲作家中有姓名可考者有187人。
在南方,以南曲腔調演唱的溫州雜劇等地方戲發展成為南戲,亦稱傳奇。著名的四大傳奇是:《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和《殺狗記》。
雜劇、散曲和南戲(傳奇)多方面的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生活,對後來戲劇文學的發展和許多地方戲曲、劇種的興起,都有深遠的影響。
史詩
元朝除了為後世留下了雜劇、散曲和南戲(傳奇)外,還留下了一些優秀的史詩。比如藏族民間說唱體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就是在元朝寫就的。當時在全國廣泛流傳。還有《密勒日巴傳》,作者署名是後藏瘋人海如嘎,成書約在13世紀後期,主要描寫僧人密勒日巴的一生。
此外,還有作者不可考的《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不僅記錄了蒙古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窩闊臺汗時的歷史,而且也是詩歌、口碑、傳說等民間口頭文學的彙編,是一部蒙古民族的史詩,也是蒙古族的可考的第一部歷史文獻。
史學
元朝的史學成就主要體現在馬端臨所著的《文獻通考》。馬端臨(1254年∼1323年),字貴與,饒州樂平(屬江西)人。他仿照唐代杜佑《通典》的體例,寫成了《文獻通考》。
《文獻通考》是一部著重敘述歷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分類通史。全書348卷,分為24類。它以《通典》為藍本,但在選材範圍和規模上都超過了《通典》。內容不僅採用經史,而且摘引奏疏議論,尤詳於宋代史實,反映出他重視近現代史研究的精神。
此外,元朝官修史書也十分盛行。元朝建立之後,沿襲中原舊制,各帝死後,都由翰林國史院或指定史官編纂《實錄》。只有順帝因國亡而未及編寫。明洪武二年修《元史》就是以元代的《實錄》及《后妃功臣列傳》等為藍本的。《元實錄》今已遺失,僅能從《元史》中略窺其梗概。元代官撰的主要史籍流傳下來的有《宋史》、《遼史》、《金史》。元代官修的大型史籍還有《大元一統志》和《經世大典》等。
由翰林國史院用蒙文編寫、類似漢文《實錄》的《脫卜赤顏》是蒙古皇室的秘史。由蒙古近臣編寫,藏在奎章閣。《脫卜赤顏》後來不斷續修。原本已佚,但在後來編寫的《黃金史》等書中,尚保存一些片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上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