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年代弱勢群體如何瀟灑

長身體時遇飢荒,該上學時忙下鄉,該結婚時沒有房,不等退休就下崗

  我是張曉的同事,我很不同意她的說法: 「45年至55年出生的人如今最愜意」,她那腔調活像是離退休老幹部。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這會兒船到橋頭車到站了,退休金起碼有個二三千,還有一筆遊山玩水、看病療養的積蓄,這部分人的孩子基本上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生的,靠了老爹老媽的余陰,大都有個好工作。而看看廣大的弱勢群體--只要到鼓樓醫院掛號處去看看,50-60歲的老工人、老營業員、老農民,每星期吃藥的錢都要花上百把塊錢,而退休金也不過每月七八百元。你能說這個年齡段的人生活愜意嗎?

  40年代至50年代中的人不是人人都愜意,一生勞苦,長身體時遇飢荒,該上學時忙下鄉,該結婚時沒有房,不等退休就下崗。前天同學聚會,又聽說一個老同志的孩子工作才3年,公司倒閉了已開始領內退工資了,才25歲啊!莫非生命又開始輪迴了?

  我總得看問題要看大多數,就南京市來說,夫妻倆退休工資加起來1000元的比比皆是,上有老,下有小,遇拆遷、要供房,如何瀟灑得起來?

  在我看來,只有90年代生的人才快樂,因為他們還處在無知無畏階段,全家大小,把他們當祖宗供著,他們不知世事艱險,吃著洋快餐,喝著雪碧、可樂,玩著高樂高,到嘉年華去樂翻天,當然啦他只有生在強勢群體家中才真快樂,萬一生在單親家庭、困難群眾中,頓頓喝稀飯就不錯了,哪有快樂童年呢?

本文留言

作者老羅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