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美消費者注意:2003年十大網路騙局

 2004-10-09 16: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隨著網路業的興起,與網路有關的詐騙行徑也日益增多。據美國全國消費者聯盟(National Consumer League)統計,2003年上半年度與網路有關的消費者投訴已達22336起,被騙取的金額高達8百90萬美金,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百70萬美金(即19%)。可見,網路已成為某些犯罪份子的另一個行騙場所。更值得叫人擔憂的是,這些數字反映出來的還僅僅是美國國內的消費者投訴情況,實際上,由於網路的跨國界特徵,一個騙局可以同時涉及到世界上的不同國家。在此不妨讓大家瞭解一下2003年美國十大網路騙局以及有關的防患措施。
美國十大網路騙局:

1.網上拍賣(佔總投訴的94%)

2.網上購物(佔總投訴的3%)

3.奈及利亞騙局(佔總投訴的1%)

4.上網服務費(佔總投訴的0.5%)

5.信息/成人服務(佔總投訴的0.3%)

6.電腦器材/軟體(佔總投訴的0.2%)

7.在家上班計畫(佔總投訴的0.1%)

8.預付費貸款(佔總投訴的0.1%)

9.贏彩票/抽獎(佔總投訴的0.1%)

10.信用卡申請(佔總投訴的0.1%)

網路騙局之一.網址中隱含特洛伊木馬

網上拍賣與網上購物無疑是網上消費的熱點。它們在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購物方便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與之相關的投訴。據美國消費者聯盟統計,在收到的所有與網路有關的投訴中,網上拍賣的消費者投訴量已經連續6年高居首位。今年也不例外。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網上拍賣消費者的投訴佔總投訴量的94%,比去年(2002年)同期增長了7%。其中,最常見的投訴情況是當買主在拍賣成功付了錢之後,要麼就根本收不到貨,要麼就是收到的貨跟自己當初在網上拍賣時看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由於大多提供網上拍賣網站像EBAY扮演的往往只是一個類似中介的角色,他們只提供一個網上拍賣的場所,至於網頁上拍賣的是什麼貨物,貨色的真假如何,質量情況,拍賣人的信譽怎樣,網站對此很難進行保證,因而也不會對這些問題負任何責任。那麼,如何才能確保自己在付錢後能收到當初在網上拍賣時認定的貨物呢?最好的辦法是去找一個買賣雙方都認可的中間人(一般是律師或中介公司)。買主把錢先交給中間人,中間人通知賣方,賣方即把貨物交給中間人,由中間人轉讓買主驗貨。買主驗貨滿意後,中間人才把錢付給賣方。如果買主驗貨後不滿意,中間人會把貨物退還給賣方,把錢還給買主。這樣的過程雖然繁瑣,但確能保障買賣雙方的利益。不過,中間人的費用由誰負擔,買賣雙方需要在拍賣過程中及時說明,以免產生不必要的爭議。

網上購物的投訴雖然沒有網上拍賣那麼多,但是付款後收不到貨的現象也非常頻繁。顧客寫E-mail或打電話到網上購物的公司去催查,不是渺無音訊,就是被告知貨已寄出,讓你再耐心等待。有的顧客再等一段時間後還是沒有收到,然後再去找他們時,常常發現公司與網頁已同時失蹤。本來在網上購物是為了省時省力,結果錢被騙掉了不說,還浪費了一大堆時間。就此現象,消費者組織已經多次提醒人們在網上購物時,盡量到有信譽的網上商店去購物,這樣既使出了問題也容易解決。

消費者更需引以為戒的是那種專門針對網上拍賣與網上購物的「新興騙局」,其手法高超,連不少聰明的消費者都不小心上了當。

Best Buy在美國是一家頗有信譽的超級連鎖店。他們的網站BestBuy.com也非常受歡迎。不少顧客曾收到過一封以「BestBuy訂單號XXX,謹防假冒」為醒目標題的E-mail。E-mail上說,有人用了你的信用卡在BestBuy的網站上購買了東西,為了驗實真偽,要求你到BestBuy網站的防偽部門填寫一下你的個人信息:如果你填寫的信息跟信用卡提供者填寫的信息一樣,你的訂單將被確認;否則,訂單將被取消。E-mail上有一個BestBuy網站的防偽部門的網址:http://www.BestBuy.com/fraud_department.html.為了方便顧客,只要點擊一下這個網址,就可直接跳到BESTBUY的防偽部門。這個E-mail看上去非常正規,提供的防偽部門的網址看上去也是在BestBuy.com屬下的,應該也不會錯,事情本身似乎也合乎常理,於是很多人就真的點擊了E-mail上給的網址,以為自己是在BestBuy的網上防偽部門證實個人信息。豈不知,問題就出在他們所提供的這個網址上。這個看似像BestBuy的網址只是表面現象,當你點擊這個網址的時候,裡面還有個暗藏的網址,把你連接到詐騙者設計的假BESTBUY的網頁上,就像古希臘的特洛伊木馬,肚裡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這個騙局的目的是詐取消費者的個人信用卡信息,以便詐騙者利用這些信息進行作案。

與之類似的案例也發生在最大的網上拍賣公司Ebay的顧客身上。消費者收到一封看似從Ebay發出的E-mail,內容是說Ebay目前正在整理成員帳戶,要求老成員去Ebay重新填寫個人信息。同樣地,「為方便顧客」,E-mail上有一個Ebay成員註冊的網址。這封E-mail不僅帶有Ebay的公司商標,而且還有與Ebay成員註冊時一模一樣的成員協議書與隱私權條款,E-mail的內容更無懈可擊。有的消費者點擊了E-mail上的網址去填寫個人信息,結果罪犯就利用這些個人信息進行犯罪活動。這些行騙者的手法可謂高明,消費者稍不注意,就不知不覺地被引入陷阱。因此,不少消費者組織告誡大家對有關涉及個人信息的E-mail,都要特別警覺,不要按E-mail上給的網址,而是自己直接到網上商店的網站去看個究竟,或者另外打電話聯繫該網站的顧客服務部門確認其事,然後再決定怎麼做。

網路騙局之二.奈及利亞騙局

奈及利亞騙局雖然只佔今年網路投訴的1%,但是這個騙局可謂歷史悠久,早在80年代中期就曾在美國上演過,至今仍然久演不衰。本報曾做過報導。據美國經濟情報局(U.S.Secret Service)統計,奈及利亞騙局平均每年在全球騙取的金額高達15億美金,數目之高,令人咋舌。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有人會上他們的當。」研究奈及利亞騙局的經濟犯罪問題研究專家彼得 理壘(Peter Lilley)解釋說,「其實,這不是一般的欺騙案,而是由一群相當有組織的專業詐騙份子精心策劃的騙局。」

據報導,奈及利亞騙局的案發原因與80年代中期石油價格大跌有關。石油是奈及利亞最大的外匯收入,價格大跌之後對很多從事石油交易的商人打擊慘重。於是,那些本來受過高等教育,英語流利的專業人士索性利用自己熟悉國際貿易的特長,改行從事起另一種跨國生意:國際詐騙。他們設計的奈及利亞騙局起初以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小型企業主為詐騙對象,騙取了巨額錢財。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化,此騙局已飛快地蔓延到俄國,紐西蘭,及亞洲各國,而且已從「奈及利亞騙局」逐漸演變出「辛巴威騙局」,「獅子山騙局」或象牙海岸等其他非洲國家騙局。作案者往往利用網路,從某個國家的網吧裡,同時把成千上萬個E-mail發往世界各地,詐騙對象也已不再侷限於小型企業主,凡是有E-mail帳戶者都有可能收到此類詐騙的E-mail。這種E-mail的外在形式多變,有的看上去是從非洲某國的政府部門發出,有的來自某大律師,也有的甚至看上去是發自英國倫敦的某大銀行。不過,不管來頭怎麼變,它們的中心內容都跟從奈及利亞或其他非洲國家要設法轉出的一筆巨款有關,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E-mail是來自一位自稱在奈及利亞政府部門工作的公務員,需要從奈及利亞轉出一筆巨額財產,財產的數目通常在1千萬美金以上。由於當地政府對這筆巨額財產要徵收50%的稅,他需要轉入您名下的國外帳戶來逃稅。為了感謝您的幫忙,事成之後,他願意付您20-25%的酬謝費。除此之外,信上還會附上這筆錢目前所在奈及利亞銀行的帳戶號碼,鼓勵你去核實。

這封信往往措詞得體,有的還備有奈及利亞政府部門的印鑒或網址,看上去幾乎可以亂真。其主要作用在於引人上鉤,讓收信人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有贏無輸的好機會。據統計,在所有收到此類E-mail的人中,有10%的人會為之心動,回信要求進一步瞭解情況,有1%的人會最終同意與之合作。一旦同意合作後,很少有人能逃脫受騙上當的命運。這裡不妨以加斯米夫婦的遭遇為例,讓大家瞭解一下行騙者是怎樣步步為營,騙取受害者巨額資財的。

住在佛羅里達坦柏市(Tampa)的家庭醫生加斯米夫婦(Ghasemi)兩年前曾被奈及利亞騙局的詐騙犯騙取了30萬美金,每講到往事,42歲的加斯米太太就兩眼含淚,渾身顫抖。

兩年前,加斯米夫婦收到一封來自奈及利亞政府的E-mail,上面說加斯米太太的一個親戚在奈及利亞過世,留給她2千7百萬美金的巨額遺產,希望她盡快與她親戚的律師聯繫。加斯米太太並不記得自己有這麼個親戚,不過,她還是按照E-mail上給的電話號碼,打電話到奈及利亞,找到了那位所謂的過世親戚的律師。這位自稱叫威廉姆斯的律師告訴加斯米太太說這位親戚是她失散多年的遠親,接著他傳真給加斯米太太幾份有政府蓋章的正式文件,打消了她所有的疑慮。

毫無疑問地,加斯米夫婦要求律師盡快把這筆款項轉入他們的美國銀行。律師先讓他們電匯$7240美金的律師費與手續費。加斯米夫婦二話不說,馬上照辦。接著,他們收到律師威廉姆斯的E-mail告知要付$27000美金的遺產稅才能付款。加斯米夫婦又如數電匯。然後,這位律師又寫E-mail解釋說他算錯了稅金,由於這筆數字特別高,政府還要額外徵收$63250美元的稅金。加斯米夫婦牙齒一咬,又把錢電匯給威廉姆斯。

兩天以後,加斯米夫婦接到一個電話,是一位英語流利的男子從美國的亞特蘭大市打來的。這位男子自稱是奈及利亞銀行駐亞特蘭大的代表。他告知加斯米夫婦錢已經到了亞特蘭大市,需要他們親自到亞特蘭大去簽收。同時,他提醒加斯米夫婦另外再帶$11500現金付電匯費用。

加斯米夫婦興沖沖地飛到亞特蘭大,入住賓館。三位西裝筆挺的奈及利亞銀行代表馬上趕來與他們見面。他們首先收掉了$11500的電匯費,然後告訴加斯米夫婦他們立刻把錢送來。兩個小時以後,這三個男子帶了兩個大箱子回到賓館。開箱之前,他們告知加斯米夫婦說:奈及利亞政府在付款的時候犯了個錯誤,給的全是現金,錢就在箱子裡面。為了把這筆巨額現金帶進美國,他們只能把錢塗黑,蒙過海關。說著,他們把箱子打開,裡面全是黑色的100元美鈔尺寸的一張張紙片。加斯米夫婦正對這堆黑紙片滿腹疑心,其中一男子建議他們從中隨便挑幾張。加斯米先生順手在箱子的中間與底層各抽了幾張出來,這位男子把錢拿到水龍頭底下衝洗一分鐘後,果然全部顯現出100元美鈔的「真相」。

加斯米夫婦吩咐他們把錢全部都洗乾淨,然後存入他們的美國銀行帳戶。這三位男子說錢是可以洗乾淨的,但是要洗這麼多錢,還要一種特殊的化學藥水才行,需另外收費$185000美金。加斯米夫婦告訴他們這筆費用實在太高,要回去想一下。

回到家之後,加斯米夫婦馬上打電話給奈及利亞的律師威廉姆斯,告訴他事情的經過。威廉姆斯說據他所知,這種化學藥水確實很貴,加上要洗的錢數量多,這筆費用才這麼高,勸加斯米夫婦把錢付了,這件事就算結束了。加斯米夫婦想想他們已經付了10多萬美金,這筆錢不付,就收不到他們的「巨額遺產」。於是就抵押了他們的房子,付了這18萬5千元美金。

豈不料,過了幾天,他們又收到亞特蘭大的電話,說是錢已洗乾淨,在存到加斯米夫婦的帳戶之前,需要再收35萬美金的存款手續費。絕望之餘,加斯米夫婦只得找他們在佛羅里達的美國律師詢問解決辦法,律師馬上建議他們聯繫美國經濟情報局。加斯米夫婦這才知道他們成了奈及利亞騙局的受害者:原來根本就沒有「巨額遺產」,所有的有關文件都是假造的,聯絡的人都是詐騙組織的成員,連他們表演的洗錢那一幕也是該騙局慣用的伎倆,箱子裡的錢是假鈔上塗了一層可洗墨水……

回想往事,加斯米夫婦承認他們也曾產生過疑心,但是巨額「財產」的誘惑使他們失去了理性的思考,在付了幾筆錢後,就愈陷愈深,無法自拔。奈及利亞騙局正是利用這種心理,對上鉤的人騙取大筆錢財。而且,很多人被騙之後,怕親戚朋友恥笑,一直不敢報警;還有些人想憑自己的能力一個人把錢追回來。對此,美國經濟情報局告誡人們要格外小心:奈及利亞騙局不是一般的詐騙案,他們是一個跨國經濟犯罪組織,不但買通奈及利亞當局的某些政府官員,而且作案手段相當毒辣。有些美國受騙者一氣之下去奈及利亞找他們算賬,結果一去無回。收到此類E-mail的消費者們要及時向有關當局反映,以免釀成大禍。

網路騙局之三.網路騙局形形色色

另外七大網路騙局雖然不如前三個那麼常見,但是它們的危害程度一樣不容忽視。因篇幅關係,這裡只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它們的作案手法,以引起大家的警惕。

網路騙局之四,上網服務有關的騙局:消費者看到一些網上廣告說只要到某某網站免費註冊一下,該網站將提供免費上網服務。註冊的時候,網站需要你提供信用卡信息,但保證決不會要你付費。註冊完畢後,他們會讓你下載上網所需的軟體,說是供你上網所用。豈不知,這個軟體裡含有病毒,一旦在電腦中安裝後,每次一點擊上網器,電腦就會死掉,根本上不了網。與此同時,你的信用卡卻已被人盜用多次。提供上網服務是假,獲取你信用卡信息才是這個騙局的真正目的。

網路騙局之五,信息/成人服務騙局:「成人內容」的網站往往是光顧者最多的地方,很多美國人付費從這些網站上下載照片。這個騙局正是針對這群消費者而來,以提供顧客免費下載「成人內容」的照片為誘餌,結果當顧客在下載照片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地下載了一個撥號軟體,此後,他們的電腦被這個撥號軟體神不知鬼不覺地自動撥通了一個國際電話。直到顧客收到巨額電話費帳單的時候,才知道受騙上當。

網路騙局之六,購買電腦軟體有關的騙局:你在網上購買了一個價格比其他商店要便宜得多的電腦軟體,當你在下載軟體的時候,行騙者把電腦病毒一併下載給你,竊取你電腦中的信息,然後再利用這些信息在網上作案。

網路騙局之七,在家上班計畫:很多美國婦女都希望自己能夠在家庭與事業中找到一種平衡。在家上班當然是再完美不過的解決辦法。此類騙局就是針對這種心理,精心設計。最常見的形式是收到獵頭公司的E-mail,說是能幫你找到在家上班的工作,不但工作輕鬆,而且每週能賺$1000美金以上。只要付他們$100美金左右的材料費,將提供你在家上班的各種工作挑選。一旦等你把錢寄去之後,要麼就是沒了音訊,要麼就是收到一堆讓你參加傳銷的廢紙。

網路騙局之八,貸款申請費:網上有人提供利息很低的房屋或汽車貸款,申請條件也相當松,說是只要付一筆貸款申請費就保證批給你貸款。結果申請費收去後,就再也沒有音訊。此類騙局以低利率貸款為誘餌,目的在於騙取申請費。

網路騙局之九,贏彩票/抽獎之類的騙局:你收到一封從某大公司或某彩票機構發出的E-mail,告知你在他們最近的隨機抽獎中有幸中了頭彩,他們需要知道你的銀行帳戶以便能把錢盡快劃進去。此類騙局正是以中獎為名,利用消費者聽到中獎後的興奮心理,達到騙取消費者銀行帳戶信息的目的。

網路騙局之十,信用卡申請:有些人因為信用記錄不好,很難申請得到信用卡。此類騙局正是針對這群消費者而來,說是為他們提供「免信用調查」的信用卡,只要申請人付一筆申請費,就保證發給他信用卡。結果,申請人付了申請費之後,還是拿不到信用卡。這是一起以騙取信用卡申請費為目的的騙局。

從以上事例我們看到,網路騙局的花樣繁多,行騙手法日新月異,讓人防不勝防。那麼,怎樣才能避免自己成為網路騙局的犧牲品呢?美國消費者聯盟建議大家在保持個人警惕的同時,還要及時地把一些可疑的行徑報告給消費者組織或媒體,以便他們督促有關部門展開進一步的調查,以防止更多的消費者受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