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華人的悲哀:回國入境不能用中文

日前,接到一個電話,是一位「歸化」了的華人打來的。所謂「歸化」就是本人放棄了中國國籍,經過日本政府的批准,獲得了日本籍,成為一名日本人。這位日籍華人因為貿易上的事情,經常需要回國,可是,每當入境的時候,總是讓他感到非常煩惱。眾所周知,在北京空港入關的時候,外國人都要填寫一張入境卡,還有健康記錄等。面對這些表格,他每次都試圖用中文填寫,可是每次都不能「矇混」過關。肯定會讓安檢人員給與特別「照顧」,硬是要把他給拽到一邊,要求他用英文填寫。他說不會英文,對方也不放過,寧可一句一句地教他英文怎麼寫,也不許他用中文。對此,他是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我們「歸化」了,就不是華人了嗎?就不能使用中文了嗎?為此,他強烈要求我們中文報刊給呼籲呼籲,請讓日籍華人回國使用中文,不要讓他們太傷心了。

聽了他的遭遇,不僅感慨萬千。其實,國內的這種傾向很嚴重,也曾經有過更加令人費解的事情發生。據報導:「就在今年7月,上海舉辦了第四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家大會。儘管參加大會的500多名學者都是黃皮膚黑頭髮的華人後裔,但從提交大會的論文到相關專題網站,從演講到提問,甚至會場門口的指南,都必須使用英文」。有講演者不堪之苦,曾經提出,為了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母語──中文來講演。可惜,就這樣一個合理的要求還是被大會主持方面給扼殺了,號稱為了遵守國際慣例,必須用英文發表。結果很多到會的國內當地大學生,因為英文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聽得不清不楚,糊里糊塗,白白浪費了一次學習外國新知識的大好機會。崇尚英文到了如此地步是不是有些太過頭了,意義何在呢?

遵從國際慣例,沒錯。改了國籍就是外國人了,這種說法也無可挑剔。但是,總感覺到有那麼一點不舒服的地方。中國在經歷了長期的「自閉」之後,終於意識到必須與國際接軌,也表現出願意按照國際慣例辦事的姿態,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是,如果走極端,變成一種教條的形式規範,那就會脫離實際,就不免會流於形式,成為一種障礙了。

不管國家是怎麼想的,無論海外華人的國籍發生怎樣的變化,他還是中國心,是華人。中國還是海外華人的心中家園。那麼面對火熱的赤子之心,中國對於這些想要報國的遊子是否也應該給與一點特殊的「照顧」呢?畢竟並不是所有海外華人都會說英語。所以,根據實際情況,是否可以印製一種中英文同時並用的外國人專用入境卡、健康卡等入境必須的表格,讓人家自由選擇是用中文還是用英文呢?這樣既能方便「歸化」了的日籍華人、還有其他籍的華人,也可以讓外國人充分意識到中文的存在,意識到他來到的國家是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了,海外奮鬥有成的人越來越多,從今往後正是他們歸國大顯身手的時候,他們不僅有能力報國,也有實力可以報國了。所以,制訂一些相應的政策,甚至調整一些現行政策,解除他們「回國不能用中文」的煩惱,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利國的。

(日本新華僑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