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7天連續發現5顆行星 外星生命探索再掀高潮

 2004-09-15 17: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歐美的天文學家們最近在七天之內,連續發現五顆太陽系外的行星。這新一輪的發現新行星熱潮,是否預示著人類發現地外生命的一天已指日可待?
8月25日到8月31日是全世界天文學家備感興奮的7天。在短短一週時間內,歐洲和美國的天文學家相繼報告發現了5顆新的太陽系外行星,而且其中一顆是美國的天文機構通過業餘天文愛好者使用的小望遠鏡發現的。如此高密度的新發現是否標誌著太陽系外行星搜尋活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業餘天文學愛好者可以參與類地行星的發現,是否預示著人類發現地外生命的一天已指日可待?

發現最小行星「超級地球」

探索環繞其他恆星的行星,也就是太陽系外行星,一直是天文學家研究的熱點。這份熱情源於人類心底一個最想知道答案的疑問:蒼茫的宇宙中是否存在和我們一樣的生命?而與地球類似的行星則是最可能孕育地外生命的溫床。

人類已經對太陽系內的三顆類地行星(金星、地球、火星)進行了廣泛考察,遺憾的是,僅僅在地球表面存在豐富的生命,金星太熱了,而火星又太冷了。也許金星和火星都曾經有生命存在,但嚴酷的氣候條件和極端的溫度使生命存在的證據無法保留下來。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浩瀚宇宙中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行星,期待從中找到和地球類似的星體。1995年至今,已經有超過120顆太陽系外行星被發現,它們大多屬於巨大的氣態行星,質量至少與木星類似。現在,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腳步已經越來越快。

8月25日,由瑞士日內瓦天文臺的麥克梅耶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報告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迄今為止最輕最小的行星。這顆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4倍,繞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稱為「木埃瑞」的恆星旋轉。這顆恆星位於離地球50光年的天壇星座,夜幕降臨時,我們可以從南半球看到這顆恆星。新發現行星的公轉時間只有9.5天,研究人員稱這可能是一顆多岩石的行星,擁有很稀薄的大氣,就如同一顆「超級地球」。但與地球不同的是,這顆行星白天表面溫度非常高,達到攝氏600多度,因此幾乎不可能存在生命。儘管如此,這一發現仍舊是科學技術的一大進步,因為此前科學家從未在太陽系外的恆星附近發現過如此小的行星。

8月26日,由瑞士日內瓦天文臺弗雷德里克 Pont領導的另一個研究小組又發現了一顆新行星,這顆行星被命名為「OGLE-TR-111b」。

業餘望遠鏡也能發現行星

在發現「超級地球」的8月25日,美國三個天文研究機構也報告在距離地球500光年的天琴座發現了一顆新行星,這顆行星和木星類似,由氣體組成,表面溫度達到815攝氏度。令人驚訝的是這顆巨型行星是由一個直徑僅為4英吋的天文望遠鏡發現的。這樣的天文望遠鏡比很多業餘天文愛好者裝備的望遠鏡還要小。研究的主持者之一,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研究中心的吉列爾莫 托里斯表示:「這一新發現能夠證明,即使是微小的天文望遠鏡也能為行星研究做出巨大的貢獻。」

緊接著在8月31日,又有兩個美國研究小組報告發現了兩顆新行星。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在獅子座發現了一顆環繞 「Gliese 436」紅矮星旋轉的新行星。另一顆新行星由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這顆行星環繞稱為「55 Cancri」的恆星旋轉。

與麥克梅耶博士小組發現的天壇座行星類似,這兩顆新行星的質量並不比地球大太多,這也是令科學家興奮之處,因為以前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大多非常巨大,個頭和木星和土星差不多,質量至少是地球的50倍,由氣體組成,表面熾熱,生命在這樣的星體上是無法生存的。而包括天壇座行星在內的這三顆行星,質量只是地球的14-20倍,而且這三顆行星可能是由鐵、岩石構成。

遺憾的是,這三顆行星和母恆星太近了,因此表明溫度非常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但天文學家認為,這些發現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信號,在下一個十年,人類很可能發現和地球大小類似的行星,離「是否那裡也有生命存在」的答案也會更近。

如何尋找太陽系外行星?

實際上,人們不可能從天文望遠鏡中直接看到太陽系外行星,因為行星本身不發光,它的反射光被比它強100萬倍至幾十億倍的母恆星的光芒所掩蓋;而且,行星與其母恆星在天球上的張角也非常小。太陽系外行星都是通過間接方法發現的,其中應用最多的是重力擾動方法,即藉助環繞行星的引力使中央恆星的位置產生晃動來推斷它們的存在,上文提到的「超級地球」就峭u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