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4時,在加拉西乒乓球館結束對美籍華裔名將高軍的第一次採訪後,按計畫返回新聞中心,準備轉車趕往古烏蒂羽毛球館,觀看美籍華裔羽毛球頭號選手韓奇的雙打比賽。因韓奇的比賽是在當地時間晚9點45分進行,在抵達新聞中心後,一看還有4個多小時的時間,記者便臨時決定到只有幾分鐘路程的體操館去看看中國體操隊的比賽。不過,體操館的記者通道已關閉,兩名警察很遠便對記者擺手,並指了指另外一條通道,意思是此路不通彼路通。
圍著體操館轉了大半圈,仍沒找到入口,只好向附近的工作人員打聽。雅典奧運會工作人員的英語水平,已讓許多記者償到了苦頭,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聽不懂的就往前邊一指,讓你去問問其它人。又走了十幾分鐘後,便來到露天游泳館,一名工作人員解釋說,去體操館得往回走。記者就告訴這名工作人員,中國人有個習慣,就是不喜歡走回頭路。說完,沿著人行道向自行車館走去。
從游泳館到自行車館只有幾百米的距離,設有兩個用於安全檢查的大帳蓬,記者在開幕式的頭一天曾走過這條路。通過第一個站滿警察的大帳時,記者習慣性地向這些雅典人說了聲HI,通過第二個大帳時,記者也向坐在辦公桌前的三名晒得很黑的看起來像是同胞的人也說了聲HI,但出於禮貌並未認真打量他們。
「他是中國人。」已經快要走出大帳時,記者聽到幾個人在用漢語議論著,就停下來回頭告訴他們,「沒錯,是中國人。」只見三個穿著綠色奧運T恤、胸前掛著通行證的中國人咧嘴笑了起來,其中一個年紀略大一點的用濃重的山東口音告訴記者:「我們是山東日照的。」說完,拉出一把椅子請記者落坐。記者問:「那你們肯定是奧運會聘請的工作人員,要不就是奧運義工。」年紀最小的回答說:「我們不是奧運義工,我們是中國民工。」
記者半信半疑地開始認真打量起這幾位同胞,信的是他們質樸而熱情的表情曾是那般的令人熟悉,但疑的是他們的胸前也都掛著類似記者證的證件,中國民工怎麼會得到這樣的證件呢?三位民工介紹說,他們的證件是所有證件中最低的一種,只能在工作人員的帶領和指導下,才能走進需要維護的體育場館。
記者問:「那你們一定也看了開幕式了吧?!」年紀稍大一點的回答說:「沒有,連電視轉播都沒看上。」記者再問:「那你們一定知道你們的山東老鄉杜麗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的消息了?!」另一名一直沒有開口的同胞說:「別看離奧運會這麼近,其實我們啥也不知道,我們不懂外語,住處又沒電視,除了給希臘人幹活,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年紀最小的顯然對杜麗奪得第一枚金牌的消息更感興趣,於是便問起杜麗是山東哪兒的,啥時候得的金牌等一連串問題。在回答這些國內及至全世界的人都早已知道的問題時,記者惟一的感覺是心頭的一陣震撼,壓根沒有想到,在這個信息以秒為單位迅速傳遞的時代,在這個距離雅典奧林匹克中心主體育場燃燒的火炬最近的一個地點,上百名中國民工像端坐在記者面前的三位同胞一樣,卻生活在另一個信息閉塞得令人難以置信的世界。
記者詳細向幾位民工介紹了杜麗奪得首金的整個經過,甚至包括記者會上一位來自山東淄博的女記者率先提問,並因為請杜麗首先向家鄉親人問好而遭到許多中國記者哄笑的場外故事,也都一併講給了他們。
如果說,記者主動向他們證實「我是中國人」,是首次拉近雙方距離的話,那麼杜麗的奪金故事,則再次獲得他們的信任,並讓他們答應了一位僅認識幾分鐘的記者朋友所提出的職業要求□□想聽聽他們的故事。記者首先讓這幾位中國民工「觳欏幣幌錄欽咧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雅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