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有毒食物為何氾濫於中國大地?

 2004-07-27 22:2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近年來有毒食品的氾濫,迫使中國公眾不得不關心「餐桌上的安全」。中國政府對此也三令五申,不斷發布文告強調食品安全。在查處了毒奶粉事件之後,中國政府於6月23日再次鄭重宣布,政府將重點打擊生產銷售偽劣食品、藥品等6類「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但就在7月份,食物中毒的消息還是充斥了中國媒體的版面,如7月8日上海黃浦區稅務局幾十人食物中毒;同日還有廣東湛江技校31名學生中毒;7月10日四川金堂農家群宴「九大碗」40人集體中毒;7月 16日的中新社發布消息:6月份北京市共有116人食物中毒。

這真是中國人千古未曾遭遇過的生命之憂,除了中南海享有特供食品與專用蔬菜生產基地的高層人士之外,中國人無論老少貴賤,均無法防範這等無妄之災。

中國的食品安全成為「問題」由來已久。中國衛生部每年公布的數字如下:2001年,共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185起,中毒人數15,715人,死亡146 人;2002年,重大食物中毒事件128起,中毒人數7,127人,死亡138人;2003年,重大食物中毒事件379起,中毒人數12,876人,死亡 323人;今年第一季度,重大食物中毒事件73起,中毒人數1,629人,死亡59人。衛生部特別對信息的不完整做了說明:這些數字是在「下邊」有嚴重漏報隱瞞的情況下匯總統計的,但還是讓人看了膽戰心驚。

更嚴重的是,上述食物中毒只是食物中含毒物質劑量太高,才導致食用者馬上反應。更多的是那些讓人吃了慢性中毒的食品,至今還讓人記憶猶新的是山西有名的「工業酒精勾兌白酒案」,飲用那種「白酒」導致多人死亡、失明。這類讓人慢性中毒的食品幾乎包括了所有食物門類,如致癌大米、雙氧水魚翅、瘦肉精、結核奶、火腿、毛髮醬油、亞硝酸鹽超標的食物,以及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等等,這些使國內外消費者權益受到了極大傷害,也間接影響到中國食品工業的出口。

這些有毒食物的生產過程讓人觸目驚心。據媒體披露,山東出產的龍口粉絲含有緻癌化學物「碳酸氫銨」,其粉絲晶瑩剔透的效果是用農用碳酸氫銨化肥,甚至用氨水泡製出來的。福建「地溝油」事件與前些年廣東發生的「潲水油」異曲同工,都是黑心廠商利用陰溝裡撈出來的「原料」加工而成的。這些油最後都賣到餐飲業,成了食客們的腹中之物。

由於廠商們的短期圖利行為,終於導致美國對中國食品亮起黃牌。兩個多月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將從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進口的部分劣質商品列入「黑名單」,這對於一心只想擴大對美貿易的中國政府來說,是個不大不小的打擊。

大量有毒食品投放市場,與以下幾個因素有直接關係:

首先是奸商不擇手段地牟取暴利。這些奸商見利忘義,昧著良心賺取不義之財,完全是中國大社會環境的產物。由於官員們將公共權力作為發財的資本,自然對所有社會成員起了示範作用,導致整個社會的墮落。

二是地方政府的鼓勵。許多地方政府官員要藉助這些工場來解決區內就業和經濟發展需求,對其違法行為睜一眼閉一眼,還有的乾脆公開鼓勵本地製造假冒偽劣商品。當然這種庇護並非「免費午餐」,奸商們自然得提供大量賄賂。所以近年來有毒食品氾濫於市,雖然消費者與媒體不斷揭露劣貨假貨及其製造工場,但政府主管部門卻很少查辦這些案件。廣州「霉變米事件」因氾濫至香港,引起香港媒體的同聲討伐,方才受到嚴懲,其它有毒食品案往往是不了了之。可以說,正是政府的「行政不作為」,縱容奸商們前仆後繼地走在這條發黑心財的路上。

最後,有毒食品的氾濫要歸咎於政策缺陷和監督體制的不完善。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雖然成立了將近兩年,但連掛牌時信誓旦旦承諾將要開展的「食品安全教育運動」也無法兌現。其許可權也頗讓人懷疑:該管理局雖然有權制定規章條例,但是執行條例的權力仍然掌握在各省衛生機構的手裡。這裡又牽涉到中國的「軟政權化」問題:地方官員經常無視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條例,尤其是當一些條例影響到地方政府所經營的企業,諸如食品生產和市場的時候,就更成了紙上的裝飾。

民以食為天,一個社會如果連公眾「餐桌上的安全」都不能保證的時候,能說這個社會是健康發展、執政者是英明正確的嗎?


轉自《華夏電子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