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媒體援引參會學者的話說,其實大多數報告用中文完全可以講清楚,而且更容易被聽眾理解;即使考慮到部分海外華裔學者的需要,至少可以採用中英文雙語,但這些要求被組織者以國際慣例為由拒絕。
還有一名學者申請用中文做報告沒有被同意,致使自己要表達的原意受損。來自香港大學的一名博士也對論文彙編沒有中文感到奇怪。
而來自美國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卻堅持用中文演講,被中國媒體稱為「反潮流者」。
《新民晚報》發表文章說,丁肇中教授的英語能力毋庸置疑,「但不知他經過怎樣的思考和爭議,才發出了母語的聲音?丁肇中表達學術思想的同時,也表達了超越物理意義的文化情感。」
一篇題為《華人在華禁說華語豈有此理》的署名文章,指大會組織者所謂的「國際慣例」,「如果不是故意蒙人,就是連起碼的常識也不懂。」文章說,中文是聯合國的6種工作語言之一。「隨著中國國力日漸增強,外國學漢語的人與日俱增,漢語成為世界強勢語言的特徵已經顯現,我們為什麼還要崇拜英語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高丙中指出,在國際研討會上用英文發言的確是國際慣例,但這是為了方便與會者之間的溝通。上海這次華人物理學家大會完全沒有必要要求只使用英文,這很可能是因為大會組織者把英文當成了某種「檔次」或「面子」,進而自覺不自覺地排斥中文。
新民晚報
- 關鍵字搜索:
- 滬上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