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近年經濟飛快增長,大家懂得了「向錢看」,即打破以往窒礙生產的教條框框但與此同時,社會又未完全發展成一套較完整的商業道德倫理觀念,以及有效推行這些理念的制裁工具。這種不平衡的發展,令中國大陸出現了為海外成熟資本主義社會匪夷所思的現象,包括不顧人命死活的假藥、毒酒和劣質奶粉之類流播成災。
中國大陸奸商不擇手段牟取暴利,有的是見利忘義,昧著良心,明知害人的勾當也干有的則可能是知識貧乏不知所幹的勾當足以危害性命更有的是得到地方官員包庇,這些官員有的本身貪污,有的則因為轄區落後,要藉助這些工場來解決區內就業和經濟發展需求,對違法工場睜一眼閉一眼,甚至與打擊劣貨假貨的執法官員採取不合作態度。
傳媒基於保障消費者權益,一再披露劣貨假貨及其製造工場,「毒貨」包括瓜子、白米、火腿、臘肉、魚翅等,但有關製造這些貨品的奸商最後如何收場,則較少報導,以提高消費者知情權,因而未能充分發揮儆惡懲姦的作用。
中國大陸劣貨最流行的地方,是一些較落後貧困的地區,例如劣質奶粉的主要銷售對象就是知識和經濟水平都不高的農民,出口的毒貨劣貨並不算多。對海外消費者來說,影響主要在提醒親友小心,自己前往大陸旅遊消費亦應提高警惕。
但是,海外消費者除了提醒親友及自身謹慎外,並不宜完全不採取如法律訴訟等的實際杯葛行動。以一實例來說明,多年前大陸輸往香港的「毒菜」便是這種畸型文化的產品,農民用禁藥甲胺磷除蟲,帶著殘餘農藥的蔬菜輸送往香港,一再發生港人吃菜中毒。事後港府與粵省合作,建立有效的標籤及追蹤產地來源系統,透過發牌規管及加強抽驗,近年已基本上杜絕毒菜,保障了消費者的健康。
海外華人因遠離故鄉,對從祖國大陸各省份外銷來的各種家鄉口味,均無法視而不見,心無所動。但是,過多的大陸加工食品不衛生、不安全的負面報導,多少會影響到消費時的心理。因此,華人華僑消費者面對此類問題時,不能有「家醜不外揚」的感情障礙,反應在偵查監察方面,循合法管道與中國官方加強交流合作,務求任何大陸外銷的「毒貨」一經在海外發現,都追查得出源頭,交由中國政府繩之於法。另一方面則有賴華人社區熱心人士,建立有效渠道,協助中國大陸民間單位,完善保障消費者教育及法制,一步一步的收到正本清源之效。
星島日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家醜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