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廿六日不幸事件多
4月26日,中國十屆人大常委會決定香港於07、08年不實行第三屆行政長官普選,第四屆立法會功能組別和直選議員的比例也將維持不變。巧合的是,在當代歷史上,4月26日屢次發生不幸的事故。2004年4月26日,中國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的政改報告進行表決,以156票贊成、一票棄權,決定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的選舉,不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08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立法會的選舉,不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功能團體和分區直選產生的議員各佔半數的比例維持不變,立法會對法案、議案的表決程序維持不變。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4月26日是他們「雙普選」希望幻滅的日子。巧合的是,在過去廿多年來,4月26日發生了很多不幸的事故。
1989年,當時學生民主運動在中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北京當局4月26日於中國官方《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後稱4.26社論〕,以「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為題,把學生的遊行請願活動定性為「動亂」,引起學生強烈反彈。學生發起「4.27遊行」,使局勢更為緊張,間接導向六四天安門悲劇的發生。
《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稱,「有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學生製造混亂,「全黨和全國人民都要充分認識這場鬥爭的嚴重性,團結起來,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
在上海,市委召開萬人基層黨員幹部大會,江澤民要求黨員群眾認真學習4.26社論精神,制止動亂;北京也召開萬人基層黨員幹部大會,李錫銘發表講話,稱要維護首都社會穩定,批評學生是在搞「文革」,是製造動亂。
4.26社論在基層引起反彈,學生召開記者會,反駁當局有關指責學生試圖顛覆中共政權的言論,並再度提出多項要求,包括與李鵬對話、要求公安部長和新華社社長道歉等。學生們最後決定於4月27日發動大規模遊行活動,間接導致其後「5.20戒嚴」及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
震驚全球的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同樣發生在4月26日。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境內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四號核反應爐突然發生爆炸。爆炸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周邊環境遭到嚴重污染。
事故發生後,前蘇聯政府先後動員80萬人參加了核污染的清理工作,遷移重災區居民27萬人。根據2000年的官方統計資料,當時受難的災民中有5萬人經已去世,剩下的人中,每兩個人中有一個人受核影響變成殘疾。切爾諾貝利周圍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境內的不少村莊和城市被拋棄,至今仍然荒無人煙。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嚴重衝擊前蘇聯的政治、經濟、環境、生態和醫療。為消除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帶來的長期社會影響,蘇聯及其解體後獨立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政府承擔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和財政負擔。
1982年4月26日的桂林空難事件,同樣在很多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減的痕跡。中國民航第3303次航班的266號客機,在82年4月26日下午4時10分由廣州的白雲機場起飛前往桂林。飛機飛行34分鐘後,即與地面的無線電聯繫突然中斷,此後,該飛機在離桂林的45公里的慕城山區撞山墜毀。機上所載的104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亞洲時報在線)(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