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在網路上查了一下,這個大化縣屬於國家的貧困縣,有16個鄉、3個鎮,外加三個湖濱開發區。 人口只有42萬個人口, 但是僅僅只有42萬人口的這樣一個小小的鎮,竟然有117個領導小組,請問丁教授,您對這個事怎麼看呢?
丁教授: 我想一個國家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可能要協調的事非常的多,所以往往很多國家會成立這種協調小組,那在中國叫做領導小組。換句話來講,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不要說中國大陸了,臺灣實際也有類似的問題,當然在中國來講,他另外一個特點就說,因為權力在黨的手上,所以黨成立了各種領導小組來處理這些問題,所以在中國來說這個問題變成黨的問題,在其他國家則變成國家行政體系的問題。
主持人: 那方先生剛聽了丁教授的分析, 您怎麼認為呢?
方先生 : 廣西這個貧困縣設立了100多個臨時機構的這種做法不是個別現象,實際上是中國各黨政機關的普遍現象,比如說在90年的中期,我在丁先生工作的臺灣的對面,中國的福建省的省會福州市工作,我所在的市政府系統以及中共的福州市委在90年中期曾經多達200多個臨時機構,這是中共的不民主的官僚體制不得已必須採取的一種辦法。
主持人: 當然方先生和丁教授,您們兩位知道成立領導小組有中國的特算,有人講屬於橡皮性質的非正式官方組織,給他取了個名叫「准機構」,當初成立領導小組的初衷是想通過聚集多方面部門共同解決問題或者突發事件,問題這個事情解決, 這個小組也該解散了,但是至今在中國各機關政府, 成立領導小組已經演化了成為了一種流於形式的常態性擺設,有人講領導小組的氾濫折射出各級政府的工作不力和乏力。那麼丁教授,從這個角度您怎麼分析呢?
丁教授: 基本上也是一個行政體系授權不足產生的現象…
主持人: 但是丁教授您知道當領導小組過多,甚至於氾濫的程度,這就是一種行政機構臃腫的表象了,這不是個授權的問題了。
丁教授: 是,可是問題就是說某些方面來說也是授權方面不足..
方先生: 這個領導小組氾濫反應出中共二十幾年進行所謂的機構改革都是非常不成功的,中國解決機構膨脹,解決臨時機構氾濫的關鍵在於說要啟動一個民主進程,要樹立一個受社會監督的,並且允許非政府組織和其他社團參與的國家行政管理體系,而不是在一個翻來覆去的官僚體制內進行各式各樣的權力重新針對、機構的重新整合。
主持人: 那麼丁教授您認為大陸的民主改革政治體系的改革,是解決領導小組呢?還是類似的問題過多過濫的必由途徑嗎?
丁教授: 我不敢說是必由途徑,但就是說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基本就是說國家管的事情如果太多的話,的確造成比如說成立很多領導小組,這裡面某種程度,我同意方先生說的,你必須進行一個更明確的政治體系改革來區分初級國家在公領域或私領域所要扮演的角色。
主持人: 那方先生您還有什麼補充嗎?
方先生: 我認為要從中國的兩個方面進一步考慮這個機構的精簡和臨時機構的刪減問題。再一個就是說黨在中國行政庶務中的比率,事實上很多臨時機構都是以黨委的名義存在的,一個政黨在現在的行政管理體系當中,他應該是通過議會的方式,通過黨的獨立活動來引響國家的政策,而不是由黨直接成立各式各樣臨時機構,同時還有一個問題須要考慮就是中國的議會,中國叫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應該把一部分行政機構管理的問題移交給中國的各級議會,比如說預算問題,現在很多的臨時機構,行政機構都是圍繞著某一項專門精對的行政設立的,所以一部分權力如果能轉移到議會,不但可以擴大中國的民主基礎,可以起到精簡中國的行政機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廣西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