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本人創作過一系列表現北京歷史文化的散文,有聰明的書商找來,約寫一本《北京的風花雪月》。等於命題作文了。他的意思我瞭解,是想讓京派文人向海派文人「叫板」(或唱對臺戲),同時可搭順風車。
搭順風車本無妨。可這兩座城市的風向並不一致,在氣質、性格上甚至涇渭分明。難道就不怕搭錯車嗎?那會鬧南轅北轍的笑話的。
寫別的內容可以,寫風花雪月,我卻不行。於是我禮貌地拒絕了。理由很簡單:北京沒有風花雪月。非讓我應酬的話,我倒很願意以此為題寫一篇文章。
北京哪來的風花雪月?即使有的話,也與上海不可同日而語,沒的可拼。風花雪月,堪稱江南一帶的專利,北方的城市在這方面毫無優勢可言。尤其北京,一向是理性的,豪爽的,衣食住行方面也較粗糙,或者說喜歡湊合。絕不像會享受的上海人,張口閉口講的都是生活質量。北京人,離精緻優雅,還是有一段路要走的。
所謂「上海的風花雪月」其實是一種小資情調。北京的有錢人,並不比上海少,但似乎沒有誰稱得上貨真價實的「小資」--哪怕在外企上班的白領,好像也不太擅長或不太喜歡那一套。上海的舊家底是百年前的那座殖民色彩濃郁的大都會,「買辦」文化一度盛行。譬如陳丹燕為一幅老照片所寫的說明:「舊時的陽光,舊時的風,舊時的歐洲皮草的招牌廣告,這是30年代的淮海中路商業街……有薄薄陽光的下午在這裡逛街,這是上海絕大多數女子的享受,窄窄的人行道上,飄浮著埃及香菸、法國香水、羅宋新出爐麵包和新出鍋的生煎饅頭的溫和氣息。」上海灘的半壁江山,基本上讓形形色色的舶來品佔領了。而同一時期,北京的王府井或前門大街什麼樣子呢?依舊古色古香,依舊是盛錫福、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北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