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老外談中國人的美德與陋習

在中國工作或生活的「老外」對中國人的美德和陋習有他們自己的評價。他們讚美中國人的熱情和孝順,同時又對一些中國人的陋習不滿。

據新華網20日報導,在西門子公司北京分部實習的德國學生斯文科切納對熱心的中國同事十分感激。他說:「他們總是十分樂意地幫助我解決任何困難。在德國,同事之間的關係遠沒有這樣親密友好。」

而在中國生活已有兩年、剛剛嫁了中國老公的美國女子珍妮認為,與美國人相比,中國人有更強烈的家庭觀念和責任感,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繫也更緊密。中國人對父母的關愛和對老人的尊敬也使「老外」嘖嘖稱道。

然而,為一家中國媒體工作的紐西蘭人格雷格衛切萊則指出,雖然中國人在小群體中保持溫文爾雅,在人多的公共場合卻常常表現得有失風範。

報導說,事實上,在擁擠的大城市裡,人們對秩序的視若無睹已經惹惱了很多「老外」。衛切萊說:「每當我排隊等候上車、買票或在速食店點餐時,總看到有人插隊。」經歷了太多插隊情形的珍妮李描述起來也繪聲繪色:「北京的地鐵每天都是如此。車門一打開,人們會像潮水一樣擠進來,奔向空座,而想下車的乘客則被堵在門口。」

在西方社會,車多人少,當行人要過馬路時,車輛要讓人先行。在中國的首都北京,伊文說,「這裡,汽車不給行人和自行車讓路,而在許多西方國家,這是非常粗魯的行為。」
  
報導說,除了公共場合的文明禮儀,「老外」也注意到了一些深層問題。衛切萊有感於中國媒體上經常報導的腐敗案例,認為腐敗官員雖為少數,但他們曾經是法律法規的執行者,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危害極大。

另外,珍妮李曾在北京近郊的大興印刷學院作過英文老師,對學生中盛行的剽竊之風十分惱火。「對於一個開放的中國,這是非常危險的。這些學生如果出國深造,在海外留學時如果不會正確引用原始資料,就可能面臨被退學的處罰。」李說。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