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事態來看,胡似乎向"自擬答案"的方向跨了一步,應予表揚。
胡錦濤行政當局改變了江澤民在北韓問題上不主動協助華盛頓解決問題的姿態,專門派遣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前往平壤,戴拋棄名存實亡的所謂"友誼第一,重話輕說"的北京外交老套,直達核心,表達了反對朝鮮發展核武的立場及其理由。北京原估計向來軟硬不吃的朝鮮會有負面的反彈,結果出乎意料,居然頗有正面效果: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立即移樽就教,與戴秉國舉行長達四個小時的會談,仔細聽取戴秉國對朝鮮核武危機的看法與分析。
看來,金氏的所謂"軟硬不吃"者,不過虛張聲勢而已。這裡還是用得著那句老話,"獨裁者唯一聽得懂的,是實力的語言"。慣於在大國之間玩弄平衡以敲詐勒索的金氏父子,一旦大國之間略有聯手,平日蹦跳萬丈吹得鼓鼓的皮球,一下就泄了氣,軟沓了下來。小金這位"東亞安全的綁架者",其實算計是很精明的。
據報導,戴秉國在轉交了一封國家主席胡錦濤致金正日的信函之後,詳細分析了朝鮮核危機惡化下去,可能給東亞、特別是朝鮮帶來的重大傷害。戴表示,如果美國與朝鮮開戰,朝鮮固然可以用自己的武裝力量、甚至核武,給美軍、韓國甚至日本造成嚴重殺傷,但朝鮮並不能因此打敗美國而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最後的結局仍然是朝鮮在軍事上戰敗,政府垮臺,千千萬萬的民眾生靈塗炭。因此,目前的朝鮮核武危機只能通過談判而不是戰爭來化解。據說,金正日在聽完戴秉國的分析後,(極為罕見的"謙虛地")表示:"中國同志的看法比我們全面,分析也比我們深刻"。 此外,戴秉國在與美方的會談中,並沒有要求美方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大陸有所回報。
今年7月7日,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與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韓國總統盧武鉉舉行會談。在談到半島形勢時,胡錦濤說,中韓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有許多共同點。盧武鉉也表示,韓中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有廣泛共識,韓方堅持半島無核化。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對中國在爭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表示感謝。美方明確表示,美方認為現在已經到了把各方都包括到朝鮮核武問題談判中來的時候了,以便就這一地區重大問題進行討論。
在北韓問題上,北京歷來有兩個重點:一是把北韓作為抗美的屏障與籌碼,一是防止非理性的北韓擁有核武器。二者都是北京的外交目標。問題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裡的關鍵在於,是抗美重於防核,還是防核重於抗美?江澤民著重前者,想把球踢回給美國去處理,贊同金正日主張的美國與北韓一對一談判,欲袖手於美國北韓衝突之外,以為可以從中撈取漁翁之利。而胡錦濤則逐漸把重心移到了防核方向,把後者看得更重,把金正日擁有核武器看成是中國國家利益更大的危險。即是說,在北韓核危機問題上,江規胡未隨,胡錦濤正在琢磨自己的路向。
最明顯的微妙跡象,就是中國政府在2003年7月27日韓戰停戰五十週年紀念活動中的缺席。這一天, 包括美國、韓國在內的聯合國軍十六國的退役老兵聚集在冷戰時期的最後前線,大張旗鼓地紀念一九五三年韓戰停戰協議簽署五十週年。一座紀念韓戰陣亡將士的紀念碑也在紀念儀式中揭幕。同時,金正日的北韓也以其典型的共產黨國家群眾集會方式,慶祝它所謂的"勝利"五十週年。人們發現,參戰的主要四方美、韓、中、朝中的三方都在喧嘩紀念,唯獨中國與之相反,中國政府和官方媒體悄悄地度過了這個紀念日,幾乎沒有任何舉動,沒有發表任何文章。其中奧妙何在?
奧妙就在於,北京目前正處於靜悄悄的立場變化的過程中。它對自己的定位極其微妙,因此,參加任何一邊的紀念活動都很尷尬。唯一的姿態就是低姿態,唯一的立場就是無立場。
實際上,就中國國家利益而言,這一變動早就應該出現了。且不說歷史傳統上高麗國(朝鮮)對宗主國中國的仇視,也不說中國幾十萬年輕人為挽救金家政權而埋骨朝鮮,而金政權的戰爭紀念館內居然隻字不提中國誌願軍參戰,似乎歷史上從未發生過這檔子事。更不必說自從北京與漢城建交後,金正日在其國內對中國的咬牙切齒的怒罵和詛咒。其實,我們只要讀讀最近中國史家所披露的中共與北韓之間的勾心鬥角與深刻積怨的史實,也足令人驚詫莫名了。
僅舉一例,即可證明雙方的猜忌和仇恨是何等深廣。韓戰停戰後,金日成在國內殘酷清除異己,首當其衝的,就是與中共淵源甚深的朝共黨內"延安派"。在這一形勢下,延安派危在旦夕。但他們不堪束手就擒,於是在1956年起來舉事倒金。後來事發敗露,所有這些延安派的人,包括幾個政治局委員,不得不潛逃出境,流亡中國。譬如原平壤市委書記就住在中國的西安。但金日成仍不善罷甘休,他一路追殺到了中國,向北京要人。中共又氣又怒。後來,是因為當時朝鮮駐蘇大使也叛逃了,也是反金日成的,於是中蘇密謀商議應對措施。最後,他們直接找金日成攤牌,要他高抬貴手,網開一面。金日成於是提出交換條件:中國把志願軍撤回國,不要幾十萬軍隊老駐在朝鮮。他沒有掩飾它對中國駐朝軍隊的強烈反感。於是,最後達成的協議是,中國必須在1958年以前把部隊撤走回國,同時朝鮮同意,不再追殺逃亡在中國境內的原北韓幾位高級領導幹部。
由此觀之,中朝兩黨兩國相互猜忌仇視,行之有年,並非朝夕之功。積怨如此深刻的兩黨兩政權,其實早就沒有必要在國際舞台上惺惺作態,作親密狀了。對中國來說,行事乖張,忘恩負義,出爾反爾,翻臉不認人的金正日尤其是沈重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包袱。只要北京看清中國真正的國家利益所在,看穿北韓作為所謂"抗美的屏障與籌碼"的虛妄不實,則遠離乃至拋棄金正日這一醜陋的歷史包袱,乃是中國外交走出死胡同的題中應有之義。
目前看來,胡只是在外交上佈了幾個錨,其基本點是:
1)不挑戰以美國主導的基本國際格局和秩序(如參與反恐); 2)廣交友,多結緣(如拉攏宿敵印度); 3)以經貿利益為核心。 4)在地緣政治上,進一步取現實主義態度,剔除意識形態色彩(北韓問題)。
如此觀之,胡錦濤是否已經準備徹底改弦易張,要徹底拋棄中共政治傳統,走向國際主流秩序了?很顯然,從這裡還得不出上述結論。而胡的幾點外交原則,也過於空泛。事實上,我們只須察看一下其最近國內封閉的新聞政策,胡的舉棋未定就一目瞭然了。在北韓問題上,胡僅僅是謹慎地跨出了一小步,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而已。實際上,對胡溫新政的更大考驗還在後面。
因此,總體上看,胡的外交方針並未完全成型,只能說略有意向,窺測方向,但尚在未定之天。
最終,他無法繞過的是:最基本的老問題---中國在當前世界上的國家定位問題。
(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陳奎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