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閃電入侵格瑞那達。1983年10月,美國對格瑞那達發動武裝入侵,戰爭起因是格瑞那達發生了「軍事政變」。美國以應加勒比國家「緊急要求」和「護僑」為由,出動「
快速部署部隊」,8天內達到目的。
1989年夜襲巴拿馬。12月20日凌晨,美國政府以「保護美國僑民生命財產安全」為藉口,出動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的2.6萬名精銳部隊,對巴拿馬實施代號為「正義事業」行動的突然襲擊,作戰行動在48小時內完成。1990年1月3日,巴軍政府首腦諾列加向美軍投降,「正義事業」行動於1990年1月12日結束。
1990年利刃刺向賴比瑞亞。6月3日,美國以賴比瑞亞內戰威脅到本國僑民的安全為藉口,派遣一支由4艘戰艦、27架作戰飛機和2335名作戰人員組成的兩棲作戰軍隊,實施「利刃」行動。8月4日,美海軍陸戰隊從海上和空中侵入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控制了美駐利使館及周圍地區,並開始實施撤僑行動。
1992年武力干涉索馬里。12月4日,美國打著「人道主義援助」的旗號,宣布派遣一支2.8萬人的部隊,參加在索馬里的援助行動。1993年初,駐索美軍開始多次捲入武裝衝突。這次干涉共有56名維和部隊士兵和500多名索馬里人在衝突中喪生,其中美軍死亡18人。1994年3月21日,美軍從索馬里撤出。
1994年大兵入侵太子港。9月30日,海地發生軍事政變,民選總統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後逃亡美國。1994年6月-7月間,美國組建以美軍為首的1.5萬人的多國部隊,準備採取一切手段迫使海地軍政府下臺。9月18日,在美國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海地軍政府與美國達成了一項協議,多國部隊開始進駐海地。此後,雙方多次發生武裝衝突。1995年3月,美軍向聯合國維和部隊移交任務,1996年4月美軍全部撤出。
1998年打擊蘇丹和阿富汗。8月20日,美國為了報復恐怖份子對美國駐肯尼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的炸彈襲擊,分別命令游弋在紅海和阿拉伯海上的作戰艦艇,用「戰斧」巡航導彈同時襲擊蘇丹和阿富汗境內的目標。
1994年「戰斧」導彈掄向波黑。8月30日,為削弱波黑塞族的軍事實力,迫使波黑塞族接受美國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北約動用以美國海空軍為主的北約部隊,對波黑塞族進行猛烈轟炸。在為期兩週的空襲中,北約飛機共出動約34架次,摧毀塞族56個重要目標,60%--70%的防空設施和作戰指揮設施。
1999年空襲南聯盟。3月24日--6月9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為了謀求對巴爾幹地區的戰略控制權,悍然對主權國家南聯盟發動代號為「聯盟力量」的大規模空襲。這是北約成立50年來第一次對防區外、對一個主權國家的戰爭,也實現了其由一個地域性軍事組織向全球性軍事組織的過渡。在戰爭中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包括國際上禁用的集束炸彈、貧鈾彈和石墨炸彈等。
2001年反恐首選阿富汗。「9.11」事件發生後,美國迅速把矛頭對準中亞的阿富汗,發起了代號為「持久自由」的軍事打擊行動。美對阿軍事打擊於10月7日開始,美及其盟國在阿周邊部署了近8萬人的兵力,其中美軍約5萬餘人。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美軍出動作戰飛機5000架次以上,投射炸彈導彈1.2萬多枚,推翻了塔利班政權,基本上摧毀了「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網路。
(新華網)
- 關鍵字搜索:
- 20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