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神機妙算《燒餅歌》 (2)

 2003-04-25 16:5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改朝換代,自有天意。劉伯溫在燒餅歌中預言了久遠的未來,當然也看到元朝氣數已盡,明朝將興。所以他才能順乎天意,成為一代名相。驕橫一時者終難當天命。當代掌權者,附庸者鑒。--編者按)

篡位-《燒餅歌》的預言

帝曰:「雖然,自古興亡原有定,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試略言之。」

基曰:「泄漏天機,臣罪非輕,陛下恕臣萬死,才敢冒奏。」

帝即賜以免死金牌,基謝恩畢,奏曰:「我朝大明一統江山,移南偏北闕, 雖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孫。」

帝曰:「朕今都城筑得堅固,守甚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觀都城雖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除非燕子飛入京。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江山永樂平, 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 」

解:朱元璋於1368年在南京正式稱帝,改元為洪武元年。天下太平後,人們都議論遷都北京。可是,遷都事關重大,勞費巨大,營建不易;而且,金陵(南京)歷來是興王之地,開國功臣也大多來自江淮;更重要的是南京地處江南,有財富之饒。因此,遷都北平之事被擱置了下來,從明太祖到明惠帝之時都沒有變成現實。不過,朱元璋也注意到,北京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對於防禦蒙古軍隊的入侵,經營東北廣大地區,都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於是,朱元璋便有一個折中的方案:明朝都城定在南京,北方軍事重鎮便分封兒子們為王去防守。因此,劉基所說的「移南偏北闕」便是預言大明國都將會遷移到北方,這是朱元璋始料未及的。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本來應是由太子標來繼承皇位,可是太子是個短命鬼,早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死去了,因此皇位只好由太子標的兒子允[左火右文]來繼承。允[左火右文]於1399年即位為惠帝,年號建文。太孫允[左火右文]繼位,是劉基死後二十多年發生的事情。當時劉基預料,太子標沒有當成皇帝,太孫繼位後仍有許多麻煩。因此,劉基所說的「雖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孫」,意思是:太子標雖然是嫡出,是正嗣,可是文星(建文)卻要繼承皇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孫子。所以,這句話自然是應驗了。

可是,當時劉基沒有具體指明是哪個孫子來繼承帝位,只是說「文星高拱」,而且用了「防乃孫」的字眼,朱元璋沒有聽懂這句話,認為是攻城守戰的問題,因此說了「都城筑得緊固』,「何防之有」的話。

那麼,劉基所言「防守甚密似無虞,除非燕子飛入京」又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朱元璋先後分封了二十五個王,分別在全國各地鎮守。諸王都擁有一定的武裝力量,特別是鎮守北京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個兒子),其擁有的軍事力量最強,朱元璋的本意,是通過分封制度來確保明朝天下的長治久安。可是太孫允[ ]繼位為惠帝后,麻煩事就來了。由於諸王大權在握,擅權跋扈,對中央王朝造成威脅。於是惠帝根據大臣的建議實行「消藩」政策,諸王中有的被廢黜,有的被處死。這就惱怒了燕王朱棣,朱棣以「靖難」為名,興兵殺到南京,發動政變,自己當上了皇帝,史稱明成祖,改元永樂。因此,「除非燕子飛入京」,「一院江山永樂平」,便由這個歷史事實來應驗了。它預示著城內皇族內訌,骨肉相殘,最後整個江山在永樂年由燕子所平定。

劉基的答話中還有「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這是暗示什麼呢?原來,協助燕王朱棣發動政變的,有一個神秘莫測的人物,他就是姚廣孝。姚廣孝本是醫學弟子,十四歲剃度為僧,出家當了和尚,法名道衍。他聰明好學,能詩能畫.又精通「陰陽術數之學」。洪武年間,朝廷命精通儒術的名僧集中禮部會考,道衍和尚名列前茅。他本可以受封為官,可他僅受僧服之賜。由於跟燕王朱棣志同道合,交談甚為投契,道衍和尚便跟隨燕王北上,在北京主持慶壽寺。其實,他是以佛事來掩人耳目,暗中與燕王密謀,醞釀奪權。所以,燕王朱棣發動政變成功,就是得力於道衍和尚的謀劃。朱棣當上皇帝后,並沒忘記這位第一號謀臣,於是恢復他的本姓,賜名廣孝。此外還要他蓄髮還俗,給他送來美女、房子。然而,姚廣孝都沒有接受,仍然做他的和尚。後來,他又受命監修太祖實錄,參與編纂《永樂大典》。這麼一來,劉基說的「禿頂人來文墨苑」就完全應在他身上了。至於「英雄一半盡還鄉」一句,大約是指燕王朱棣篡位後,原屬於建文皇帝的文臣武將大半返回故鄉。


「土木之變」-《燒餅歌》的預言

基曰:「北方胡虜殘生靈,御駕親徵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復故舊,雲開日月照邊疆。」

解:「北方胡虜殘生靈,御駕親徵得太平」,這兩句是指出「土木之變」的歷史背景。

「北方胡虜』指的是蒙古族貴族軍隊。明成祖永樂年間,居住在北方的蒙佔族兩個部落 -- 韃靼和瓦刺先後興起,逐漸強盛,並屢次興兵南犯,殘害漢民族的生靈。永樂八年至二十二年(1410年 -- 1424年),明成祖先後五次率兵親征,打敗韃靼和瓦刺,鞏固了明朝的邊防,這就是所謂「御駕親徵得太平」。其後,韃靼勢力逐漸衰弱,結果被瓦刺尊長脫歡吞併。大漠南北,全是瓦刺的勢力範圍。到了脫歡之子也先的時代,瓦刺的勢力更加強盛。也先東征西討又征服了兀梁哈三衛,還西攻哈密,東逼朝鮮反明,企圖恢復大元王朝的天下,成為明朝北方嚴重的邊患。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個皇帝,他就處在蒙古瓦刺政權嚴重騷擾明朝邊境這個歷史時期。這時,明朝政府的軍政大權全部都操縱在宦官王振手中。王振不但不佈置邊防,反而接受瓦刺的賄賂,暗中通敵。正統十四年(公元1440年)七月,也先分兵四路攻入中原,他自己則親自統兵進攻大同。王振既無難備,又不懂軍事,也不與大臣商量,卻擅自調動五十萬大軍,挾持英宗親征。王振的專橫,皇帝的昏庸,官僚的無能,其戰鬥力可想而知。明軍在暴風雨中行進,飢寒交迫。到了大同,未及交鋒,明軍由於害伯也先兵力強大,不敢再進,於是又趕忙掉頭逃跑。八月,當明軍戰戰兢兢地行軍到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東南)時,也先追兵趕到,一下就把明軍團團圍住。明軍亂成一團,死的死。傷的傷,許多大將陣亡,王振死於亂軍之中,明英宗被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之變」。因此, 『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所預言,就是明英宗的「土木之變」。

「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復故舊」,又預言到英宗以後一段曲折的歷史事件。

明英宗戰敗被俘的消息傳到京城,舉朝上下莫不震怖。文武大臣中或主戰或主守,甚至有主張遷都,意見很不統一。這時,以兵部侍郎于謙為首的主戰派取得了愛國軍民的支持,大家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監國(第二年又立為景泰皇帝),誅殺王振餘黨,調集各地明軍勤王,同時加強防守,嚴陣以待。于謙由此升為兵部尚書,負責北京保衛戰。這一年的十月,也先挾英宗率大軍直抵北京城下。英宗駐得勝門外的土城上,約人出城議和,遭到于謙的拒絕。於是,瓦刺軍便瘋狂攻打城門,于謙率眾奮勇迎戰。一連打了三天三夜,也先不但沒討到便宜,反而屢戰屢敗,不得已退兵回去,不久又把英宗放回來了。

由于于謙領導的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英宗終於被釋放了。但英宗回歸不久,又開始了宮廷內部的爭奪,他總想找機會把弟弟景泰皇帝拉下臺來。可是,由於自已是被弟弟景泰皇帝救回來的,不敢馬上發難。也是該景泰皇帝不能長享天子之福,有一天吃壞了肚子,上吐下瀉,不久病重。英宗哪能白白失去這個大好機會?於是他在過去逃跑派的擁簇之下,來到東華門稱帝,說是景泰皇帝因病不能管理朝政,由英宗復位處理國事。這個事件,歷史上稱為「南宮復辟」或「奪門之變」。屈指算來,景泰皇帝僅僅在位七年,這就是預言中所說的「國壓瑞雲七載長」。 「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復故舊」兩句,說的就是也先釋放英宗,英宗又回覆帝位之事。 至於劉基說的「雲開日月照邊疆」一句,尚未有人能理解它到底是預言什麼。

(待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