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有人相互詢問:「這書在哪裡買?」「簽名的人是孫中山的親孫女嗎?」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價格並不便宜的紀念集已經銷出了200本,人們對那位身著紅衣,指塗蔻丹,奮筆疾書的女士懷著一份好奇。
就在售書當天的早晨,我敲開了北大杓園賓館5號樓的一間房門,眼前穿戴鮮艷的孫穗芳女士,彷彿將她居住的檀香山陽光都帶到了這裡。她剛剛結束了在南京5天的簽名售書活動,又馬不停蹄地飛抵北京。畢竟是67歲的老人了,她感覺很疲憊,但談起紀念集《我的祖父孫中山先生》和她20年來為走近祖父、瞭解祖父所歷經的僕僕路程,神采與活力又回到了她的身上。
-從撰寫第一本書至今的20年間,為了讓世人瞭解祖父孫中山先生,孫穗芳不辭辛勞地在全世界演講了600多場,足跡涉及北美、北歐和東南亞
當孫穗芳撰寫的第一本書《我的祖父孫中山》於1996年出版後,她就想主編一本以祖父的照片與墨寶為主的紀念集,以便能更形象生動地展現孫中山先生偉大的一生以及他留給後人的寶貴的精神財富。2001年末,紀念集《我的祖父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如願付梓,2003年3月再版。紀念集收錄了孫中山先生400多幅照片和200多幅墨寶,這些都是孫穗芳多年來珍藏與蒐集的,其中有6張照片為父親孫科送給她的,從未公開發表過。紀念集中的文字雖然不多,但那一幀幀圖片說明,將祖父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於革命事業,為國為民的精神充分表達出來了。
「我沒有親耳聆聽過祖父的教誨,出生的時候祖父已去世多年,但我對祖父懷有無比的敬佩之情。」孫穗芳動情地說,「我9歲起就開始收集祖父的照片,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了。面對祖父不同時期的照片和墨寶,我真的被他波瀾壯闊的一生深深感動。」
孫穗芳結婚後定居在檀香山,那裡是她祖父年輕時進行過革命活動的地方,這就更加使她產生了一種親近祖父的感覺。從撰寫第一本書至今的20年間,為了讓世人瞭解祖父孫中山先生,孫穗芳不辭辛勞地在全世界演講了600多場,足跡涉及北美、北歐和東南亞。
使她做出這個全身心投入的決定是在1981年的6月。她參加完祖母宋慶齡在上海萬園公墓的安葬後,又匆匆趕到美國紐約,代表孫輩出席了在那裡舉行的一個悼念會。父親孫科早在1973年就離開了人世,第二位祖母宋慶齡的去世又勾起了她對祖父的懷念。
回到檀香山的家中,她將祖父用廣東話和國語進行演講的錄音翻錄了幾份,每天細細地聽。或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那段日子,她兩次夢見祖父託夢於她。信仰佛教的孫穗芳從那個時候起,放棄了地產生意,錢也不賺了,開始潛心研究祖父和他的思想,那一年她45歲。當年祖父也是放棄了醫生這個賺錢的職業,投入了革命,他認為醫生只能救人的身體,卻救不了人的思想,救不了國家。現在她也要學習祖父,當別人再跟她說買什麼股票、做什麼生意可以賺錢時,她聽也不要聽。
-在所有已見世的各種文學著作中,還缺一本由中山先生後人執筆的,而今,這個工作由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芳完成了
為紀念集作序的張緒心先生,也曾多年研討孫中山的一生。當他第一次見到孫穗芳時,就看出了她一雙如中山先生一般的聰慧明眸,和眉宇間如中山先
生一樣的堅定氣質。他對她說:「在所有已見世的各種文學著作中,還真正地缺一本由中山先生後人執筆的,詳細記載中山家世、日常生活、親屬族群、鄉里軼聞的書。」而今,這個工作由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芳完成了。
也許是身世造就了孫穗芳性格中的堅強與執著。1936年3月,她出生在上海外婆家。母親懷她的時候,父親遇見一個交際花,從此遺棄了他們。孫穗芳從小就沒有見過父親。13歲那年她去香港認父親,結果只見到了大祖母盧慕貞夫人。孫穗芳已經出落得眉清目秀,長得極像兩個姑姑。祖母流了淚,抱著孫女不放,想把她領回去。父親也希望她去美國讀書,但已改嫁的母親堅持不肯,孫穗芳就又回到了上海外婆家。她只有用拚命學習來排遣孤單,儘管高中畢業時考了全校第一名,但由於家庭出身的原因她並沒有考取大學。性格倔強的孫穗芳一心要見父親,她要當面問父親為什麼自己長得那麼像他,卻不要自己。直到30歲她才得到這個機會,發已斑白的父親給她的理由是太忙了。也許父親內心一直歉疚女兒,他去世前非常想念孫穗芳,於是大哥孫治平把孫穗芳從香港叫回了臺灣。
在祖父的後人裡,父親孫科應該是執筆寫祖父的最適當的人選,他與祖父相當親近,但他把這個工作留給了孫穗芳,希望她來寫。時光無情,記憶短暫。決定寫祖父後,為了蒐集資料,孫穗芳往返於檀香山與廣東祖父的故居之間,至今三十餘次。第一本書《我的祖父孫中山》在佛祠裡完成,整整寫了十年。那段時間,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佛經,研究祖父,寫關於祖父的書。編輯紀念集的想法由來已久,為此孫穗芳查閱了大量縣誌、族譜和一些原本已經失散不易見的資料。畫冊裡兩幅祖父的墨寶「博愛」和「天下為公」,更是她幾十年前花7000美元從一個日本收藏家手裡買來的。
-她不是大學裡的教授,僅僅以孫女的身份研究孫中山,俗話說孝能動天
「演講、寫書,此類的種種舉動,也引來一些議論。」孫穗芳說,兄弟姐妹裡就有人認為她愛出風頭,沽名釣譽;也有人說她不過是孫科的妾侍所生,並非名門正統,因而冷淡她;還有人懷疑她不是孫中山的孫女,她依然故我。1987年,她與一名德國籍的心臟專家在深圳創辦孫逸仙心血管醫院,祖父當年在深圳從事過革命活動,也曾在那裡行醫,父親又是心肌梗死去世的,也算是完成了一個心願。20世紀90年代,她又在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分別發起研究孫中山的教育機構,這一次又向北大的孫中山思想國際研究中心捐了5000美元。
如今擔任夏威夷中國婦女慈善會會長的孫穗芳,已經在檀香山兩個大學的圖書館裡成立了有關祖父的教育收藏展覽,捐獻了玉器、古董和祖父的照片100多張。她在檀香山居住了近40年,祖父當年曾在這裡請求人們資助革命,她將這作為對當地人民的回報。她說,這兩年身體不如從前,外面的活動少參加了。每天早上起來,到家對面的海濱公園散步一兩個小時,回來後就看書,寫文章。她真希望自己的年齡能減20歲,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有關祖父的事情。
半個月前,孫穗芳離開檀香山的家,帶著她的紀念集走過了香港、南京兩站,現在來到了北京,還計畫去天津和杭州,為了祖父,迄今她回中國已經100多次了。她不是大學裡的教授,僅僅以孫女的身份研究孫中山。當年祖父大孝國家,現在她大孝祖父。俗話說,孝能動天。
北京青年報
- 關鍵字搜索:
- 二十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