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近六年,香港的政經局面持續低迷,董特首的民意支援持續走低,爲什麼,北京政權置「東方明珠」的日趨黯淡而不顧,不惜公然冒犯香港的民意和自毀一國兩制的承諾,而堅決挺董呢?全部秘密只有一條:維護一黨獨裁的政權利益。
在中國,無論是傳統的「家天下」,還是現代「黨天下」,政治權力這一最大的「社會公器」,向來是極少數特權階層牟利的「私具」。獨裁政權只在乎自己的權力和權貴們的利益,中共治理大陸的首要目標就是維護政權的穩定,只要能維持政權穩定,怎麼幹都行。同樣,對於香港,北京政權最擔心的,不是香港能否持續繁榮,不是港府的民望之高低,不是特首形象的好壞,更不是港民的福祗能否保證,而是決不能讓香港變成「反共反中央的基地」。所以,北京需要的港府及其特首,無論多麼無能無德,只要他聽話,唯北京馬首是瞻,保證香港在北京的掌控之中,中共高層就會全力支援。不說別的,僅憑董特首賣命推銷23條立法,就是中共政權眼中的最大政績,北京就有充分理由對他滿意。
而民意,在中共政權的眼中,不過是機會主義的工具,有利則用之,無利則棄之如敝履。君不見,江澤民連任軍頭不合民意,他不是照樣當選,照樣向投票機器的人大代表們揮手致意;賈慶林當政協主席有違民意,他不照樣代替了深得民意的李瑞環而掌控政治花瓶。同樣,董建華不是香港民意的選擇,而是北京政權的欽定。所以,無論其民望怎樣下跌,照樣得到中共高層的支援。
只要中國的公共權力仍然是一黨之私具,民心之向背,就不會成爲公權力的來源;民眾之福禍,也不會成爲執政者的爲政目標;選拔官員的主要方式,只能是欽定;其首要標準,也只能是私家忠誠。在古代中國,官員們是「家天下」的家奴;在當代中國,官員們是「黨天下」的黨奴。香港的董特首不過是特殊的黨奴而已。所以,《南華早報》建議董特首出任港府的「黨委書記」,確是一語中的之言。
2003年3月17日於北京家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劉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