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破汽車消費九大陷阱

又是一年3.15,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消費者揚眉吐氣的日子。而在所有的消費者中,汽車消費者可以說是「苦大仇深」,因為像汽車這樣動輒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商品,消費者所享受的保證連幾元錢的鞋子都不如,買車用車修車無論哪個環節,都會遇到「挖好的坑」,說不準什麼時候就被「埋」了。而作為一份汽車專版,單單曝光一個兩個,只能解決的是

  一個兩個消費者的個人問題,而對所有汽車消費者的問題沒有實質的改進。因此我們從與車相關的消費環節中羅列出九大陷阱,以此提醒汽車消費者。

  低價無車

  花招:價格,一直是國產汽車最受非議的問題。從去年開始,在消費者和市場的多重擠壓下,越來越「聰明」的汽車廠家開始意識到價格是柄「雙刃劍」,舞得好了既能自衛,又可傷人。其中訣竅就是儘可能地擴大車價範圍,用低價車做幌子,但重點賣高價位車。

  如不久前剛剛上市的一款新車,最低售價僅為7.5萬元,不可謂不低。但細細盤算,該車既沒收放機,又無空調,配置之低,令一般消費者難以接受。無奈,喜愛該車的消費者只能咬咬牙,以9.83萬元的不低價格去買配置較為齊全的該車。於是,廠家既作了低價的姿態,又可獲得高利潤。

  再如,天津豐田的威馳,當初宣布售價為11.5萬至19.5萬元。可是半年過去了,11.5萬元的威馳在市場上還不見蹤影,理由很簡單,廠家還沒有生產,但是,售價17萬元以上的威馳產量不斷上升。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售價3.98萬元的夏利早已沒了蹤影,要買只能多加2000元錢。

  破解:想好自己要花多少錢買車再去車市,否則極易中了廠家的銷售花招,而一次一次的提高買車標準。

  炒概念

  花招:給新車找賣點,這原本無可厚非,但若是人為製造賣點而蓄意炒作就值得商榷了。

  目前,汽車的炒作花招主要有三:一是,炒概念。只要外形威猛的就叫SUV,坐的人多的就稱MPV,不大不小又叫RV,反正一堆洋字碼叫得上口,炒得有味,若是弄不明白,只能怨你「沒有知識」,不夠「小資」。

  二是,言過其實。最近一些新車動輒就「開創新紀元」、「創立新風格」、「新基準」,在宣傳上,技術新點的就叫與世界同步,要不然就是為中國量身製造。

  三是,小題大做。隨便翻看一個車型的宣傳資料,都會發現採用了N項新技術,但仔細一看,真正新的技術少、濫竽充數的多,有的車型甚至把「免維護電池」之類的都列上。

  破解:別只看廣告,多去車市跑跑,不管喜不喜歡的車都去問問,做到對汽車市場心裏有數。對經銷商講的不可不信,但不能全信。

  捆綁貸款

  花招:2002年是汽車信貸火爆的一年,個人買車貸款比例佔到20%以上。但消費者在貸款買車過程中卻連續被經銷商「捆綁」。一般地,消費者在貸款買車時應繳納除車價之外的購置稅、保險費、管理費、抵押登記費、家訪費和售後服務費等費用,而貸款時只需按照車價做貸款就行了,但在消費者實際貸款當中,一些違規經銷商卻利用銀行規定含糊和消費者不懂這一情況,把車價以外的費用也捆綁在貸款額中計算,而且還捆綁一些非常隱蔽的費用,捆綁的費用在一定程度上被這些銷售商獲取,從而達到矇騙消費者,賺取額外利潤的目的。

  破解:本報提醒今年要貸款買車的消費者,買車時切勿貪圖多貸款,防止被一些違規經銷商「捆綁」。

  場外交易

  花招:和新車一樣,舊車今年也開始成為熱點,許多消費者開始考慮選擇買舊車。但是,不少消費者往往還沒到市場,就被場外的不法經紀人攔截,造成許多消費者買完車後發現質量問題而投訴無門,目前這種場外交易已經被有關部門定性為非法交易。

  破解:市場有關人士提示消費者,如果你買舊車,一定要選擇已經在市場註冊的經紀公司,這樣消費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證,即使發生辦理手續時一些欺詐消費者的行為,也有可能先期得到市場的賠付。

  買加價車

  花招:加價車在市場上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像長春奧迪、廣州本田、上海別克,這些車都曾經出現過加價車。當專賣店裡只有展示車時,交易市場裡就會有加價車出現。曾經有一款國產車剛上市的時候,專賣店裡只有樣車,而交易市場裡的現車加價高達10萬元。不難看出,加價車其實就是打了新車上市和批量供應的時間差。一輛緊俏車,在專賣店裡只能排隊預訂,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經銷商把收到的預訂數量打到廠家,車到之後,先不發給客戶,而是轉到交易市場加價出售。這樣,一輛車除了能在廠家得到銷售返利,還可以在市場上得到加價的利潤,一車得雙利,何樂不為。以至於有的專賣店的老闆每天下班的時候,車後座上堆著上百萬加價得來的現金。而真正等待的消費者只能等待,性急的只能多交錢。

  破解:新車上市別著急(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