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奠定了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礎


不成熟的制度獲得成功說明它有潛力

許多人認為毛澤東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三十年經濟上是失敗的。我原來也這麼認為。但現在看來,毛澤東是成功的。

我曾經喜歡玩過一種電腦遊戲叫「紅色警戒」,拋開其中對社會主義國家的醜化和對美國制度的讚頌不談,其中的玩法是很有意思的。每一場遊戲一開始你只有非常少量的部隊和工事,有一些錢,這些錢你可以用來造坦克,訓練士兵,造新的工事,然後向敵人發動進攻,但如果這樣你的錢很快就花完了,最後眼睜睜看著部隊被敵人打垮了。因此正確的玩法是一開始要造煉礦廠,造礦車,這樣就可以開礦,就可以掙到許多錢。而生產能力一增加,錢一多,什麼都好辦了,可以生產出大量的坦克和士兵,即使戰略上錯一些也沒有什麼問題了。這種遊戲有幾個級別,其中最困難的級別,是一開始你只有很少的錢,但敵人向你不斷發動進攻讓你有很強的慾望要造坦克和士兵來防守。可是這麼一來你就沒有錢造煉礦廠了,經濟一枯竭最後還是被打垮。因此就要想辦法用最少的部隊來和敵人抗衡,還是用儘可能多的錢投入生產,建立較多的煉礦廠,經過一段非常困難的時期之後,生產能力大大增加,這時候情況改觀,錢已經嘩嘩直長,勝利就是必然的了。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三十年,正是這種情況。發展起點,錢沒有錢,大部分人民都是文盲,工業基礎一點沒有,什麼都不會生產,又遭到帝國主義的封鎖和打壓。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憑自力更生創造出了一個工業基礎,完全是一種奇蹟。攻擊這個時期的人之所以能夠奏效,主要是攻擊這個時期人民的生活改善得很慢。雖然人均壽命增加了十歲,人口也由五億發展到了八億,普及了教育,實行了大規模的疫苗注射,但生活確實改善得很慢。

再打另一個比方,假設造房子只需要磚(一種抽象),而要生產磚就需要磚窯,而生產磚窯又必須用磚。那麼,為了提高生產磚乃至生產房子的速度,第一步就是將生產出來的磚大部分用來生產新的磚窯,而新的磚窯生產出更多的磚,這些磚再大部分造新的磚窯,這就使生產能力以幾何級數高速增長。這就是當時的計畫經濟的特徵。但這樣的計畫經濟如果沒有到一個停止的時候,就形成了異化,就是生產能力已經大大提高之後,人們總還是沒有房子住。因此要一個轉型,在生產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後,生產新的磚窯的行為就開始停止,轉而大量地生產新的房子。

因此,共和國的前三十年主要靠勒緊褲帶搞工業基礎,工業基礎一搞起來以後,轉型為市場經濟,人民生活水平就開始迅速提高。之所以一改革開放人民迅速富起來,和中國已經形成生產規模有關。如果什麼都不會做,賣不出什麼東西,這錢又怎麼能掙來,像現在美國到處都是「中國製造」的產品,說明中國造得出來,為什麼不是巴西製造或者印度製造?造不出來東西,拿什麼和別人做生意?記得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八王之亂,說是皇帝荒淫不瞭解下情,當下面報告說百姓們遭災沒有飯吃時,奇怪地問道「為什麼不吃肉」。而現在的一些人評價前三十年,也是這麼個評價,「為什麼那時候不搞市場經濟?」。而我認為,一個國家如果要發展成中國今天的規模,就必須要經過一段計畫經濟時期,要有一個勒緊褲帶,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地搞積累的時期。現在看來,那些個一直沒有搞過計畫經濟的那些國家,如亞非拉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即使一直在努力地學習美國的制度,但和美國的貧富差距是越來越大,債臺高筑。

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看,美國制度是一種合理的制度,但卻是一種非常難學的制度。可以說現在還沒有一個發展中國家,因為學習了美國的制度後就變成現代國家的,一些小地區可能發財,但不具備美國的技術能力和生產能力。而亞洲四小龍本來可以當作成功的例子,一個亞洲金融危機又打趴下了。亞洲四小龍成功的時候卻是不太按美國標準來的時候,那時候這四小龍都即沒有多黨制也沒有大選。而且,他們的發財也像是玩遊戲中撿到了工具箱,一下子得了
一大筆錢,卻沒有形成技術能力和生產能力。

而如果一個制度非常難學,學習他的人怎麼努力也學不好,改善不了狀況,本身就是這個制度的一個缺點。比如菲律賓,什麼美國的制度都學了,歷史上也是美國的殖民地,現在又有大選又有多黨制,也有市場經濟。可是就是一個亂七八糟的地方,人民選舉總統,不是選演員就是選美女,結果政治上一塌糊塗。因此,中國的發展過程給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典範,那就是,先建立一個集權政府,在全體人民中建立統一的信仰,經過一段勒緊褲帶的時期建立一套工業基礎和技術基礎,隨後再轉型為市場經濟。

有一種錯誤的「共識」,就是說計畫經濟培養懶漢,這是不對的。實際上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是幹勁衝天的。從對工作的精益求精的態度可以看出這一點。怎麼看呢?我們知道一個懶漢做的事情一定不像樣子,看著就不像一個活兒。而勤快的精益求精的人做的活兒就像一活。我們現在很少能夠看到前三十年生產的產品了,它們大多舊了。但有一種產品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那就是前三十年出的書。我不是說書的內容,而是說書的印刷質量,其中排版是不是認真,中間有沒有錯字白字。那麼如果我們看共和國五十年以來的各種書籍的印刷質量,可以認為質量是一個下降的過程。以前的書由排字工人排,但極難找到錯字白字,其中的數學公式很難找到錯,從那些書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工人們有著怎樣的極大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而現在生產手段已經成了電子排版了,可以做到豪華,精美,但就是做不到錯誤少,一看就知道都是一些粗枝大葉的人搞出來的。

再說電影,五十年代的電影技術水平是不如現在,但從那些電影中演員們的認真勁,每一個鏡頭都精心製作,可以知道那時候的演員們對演技是精益求精的,雖然並沒有多少收入,也沒有什麼拍廣告,也沒有大腕,可是人們就是很認真。如像「南征北戰」這樣的片子,其中的解放軍,無論是幹部戰士,是指揮員,還是敵人,還是老百姓,都演得非常逼真。而現在的所有拍解放戰爭的片子,中間的演員,一看那個作派,馬上就覺得不是那個時代的人,演得馬馬虎虎,他們就
缺少這種認真勁兒。現在的演員們演什麼都給人一種假的感覺,感到他們做事情不認真。

以前的學生認真還是現在的學生認真?我認為還是以前的學生認真。以前的學生看書探求真理的態度可以說是令人感動,每一個問題非要弄明白不可。而現在的學生則非常地不努力,粗枝大葉得很。我記得七七級上大學的那些人,對知識有一種強烈的飢渴感,記得當時有一門大家可聽可不聽的課,就是說你來也可以不來也可以,即不影響畢業也與考研究生無關,叫做「數字信號處理」,結果大家都知道這門課重要,當時一個大教室全部坐滿後過道和後面還加滿了椅子。這是七七級的事。到七八級就只有三十人聽這門課,七九級就只有三個人,只好將它去掉了。

搞市場經濟的人有一個重要的推論的前提,許多複雜的數學公式就是從這個前提推導出來的,這個推論的前提就是「經濟人」的概念,也就是說,將社會上的所有人都看作自私自利的,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人,換句話說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因此搞市場經濟的人對於計畫經濟時代的人們的幹勁是不理解的。當我提出「信仰制約」的時候,他們就都認為是一種笑話。但信仰制約是一種客觀的存在。

任何制度都是先由一些建立了信仰的人,形成組織,再建立制度,並由信仰來維持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度是這樣建立的,一開始是由一些信仰共產主義的人,按照這個理想,努力奮鬥,通過暴力手段打碎舊的管理,建立新的管理。美國的制度也是這樣建立的,是由十三個殖民地的人,信仰了某種真理,打碎英國的管理,起草了獨立宣言,採用暴力手段奪取政權,建立美國制度,並由一些信仰這個制度的人來維護這個制度。在南北戰爭時期,美國面臨分裂的危險,那麼仍然是一些信仰美國制度的人經過戰鬥維護了美國的統一。如果那些北軍的戰士們個個都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那麼為什麼要統一呢?完全可以分成兩個國家單過,還少流那麼多的血。

因此,有信仰在先,有制度在後,並通過信仰來維護制度,這就是人類所有穩定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也就是說信仰制約高於制度制約。

天下論壇(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