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中,國際媒體一直期盼隨著加入WTO中國也會開放新聞媒體市場,鳳凰衛視和美國在線先後被中國政府批准在廣東部分地區的有線電視網上播出,似乎對熱切嚮往進軍中國市場、躍躍欲試的國際新聞媒體是一個鼓舞,廣東的珠江三角洲也成為開放媒體的」新型特區」,該地區的觀眾已經可以收看到香港的電視節目。有評論稱:這是中國向外國電視媒體開放邁開的重要一步,為中國的電視業掀開了新的一頁。
然而,中國此舉形式上的意義遠遠大於實質上的意義,與其說是中國市場向國際媒體開放,不如說是國際媒體為中國建立和拓展國外輿論基地提供便利。比如,這些年來,與中國政府關係良好的世界傳媒大亨(澳洲)默多克一直在和中國政府談判,他甚至甘冒犧牲新聞自由的風險,力爭讓旗下的」新聞集團」早日進入中國市場達成類似中國給予美國在線那樣的協議。所以在爭取進入中國市場方面,它也是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的競爭對手。這次中國政府的選擇性決定,固然使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成了進入中國普通電視市場的第一個外國電視公司,其實。北京只是為了國際統戰的需要--讓中美關係走出困境,給華盛頓的一個順水人情。
不能忽略的倒是,中國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第九頻道)的節目,將通過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的有線電視網24小時不間斷地在美國紐約、洛杉磯和休斯敦等主要大城市播放。從表面上看,這個中國准許的這種」交換」,好處是雙向的,它使中國最富裕地區的一部分觀眾可以直接看到美國的電視節目,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也可以進入美國有線電視市場。其實,它的內容卻是不對等的,美方的在中國播出的節目以娛樂為主,包括卡通片、綜藝、電影和體育運動(事實上這類節目早已零散的進入中國),其中並沒有新聞節目,尚不知道中國政府批准的協議是否包括中方對美方節目進行的審查。而中國的第九頻道英語節目,有新聞、音樂、自然和旅遊、烹調、中文課和體育,其中是由新聞唱主角的。這意味著美方是用娛樂交換中方的」新聞」,美方得到的是市場利益,中方得到的是意識形態輸出,中方何樂而不為?這種」交換」,代表了中國官方影響美國輿論市場的真實意圖讓中國電視走向美國,為的是」有助於改變美國人對中國的態度」,以便駕馭西方主流社會的輿論導向。
現在的問題是能否讓「形式」也產生出實際意義來?即能否在新聞媒體」交換」形式的運作中,展現新聞媒體的自由本性,真正實現中國的新聞開放?這一方面端視中國社會與WTO接軌的程度、看市場規律、新聞自由的本質起作用的程度,另一方面也看新聞工作者的具體努力了,即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也。在這方面,由於有中資背景,比較可以讓北京放心,包含有新聞內容而且這次在報導911災難中大顯身手的香港鳳凰衛視,也許比美國在線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美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