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茶還未涼,阿平就抖出了難事:分管他企業的一個姓伍的稅務幹部,人挺好的,也肯幫忙,平常多有關照。阿平總想表示點什麼,可人家實物請吃都不收,搞得他心裏毛毛的。思忖著伍稅官才三十出頭,正追求進步,所以想從政治上不顯山不露水地回報一下,給他來個先進事跡報導,於是想起我這個「筆桿子」來了。
畢竟是同學,又讓他破費,況且人家拒腐蝕樹新風也值得宣傳,能幫忙就幫吧。我對阿平說:能不能幫忙是一回事,人家領不領情是另一回事,得先問問他本人的口風再說。阿平操起手機就撥,幾句客套話下來,伍稅官居然半推半就地認可了。我就向阿平問起他的事跡來,阿平倒出了大實話:或裝個糊塗漏一小筆稅款,或減少報稅額,或指導他找幾個殘疾人以勞保福利廠名義減免部分稅款……
我心想,就這些東西呀,怎能宣傳?阿平急了:「不就是找你幫忙來了嘛,外面都說政績靠炒,你得炒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實在接不了這個活兒,建議他另請高明。
但是幾天後,我就從本市報紙上看到了伍稅官的「光輝形象」和「先進事跡」。不知內情的一看,形象蠻好,事跡感人,值得宣傳,可知道是怎麼回事的我搖頭不已,不由得不信「有錢能使鬼推磨」,對媒體上的新聞人物和先進事跡有了另一種感覺。
仔細推敲這樁事,只覺得是在賄賂,卻不知如何冠名。因為是在「政治上幫一把」,就仿照錢財賄賂、性賄賂,叫它「政治榮譽賄賂」吧。由此我突然想到,大家在媒體上看到了太多的假先進、假廉政、假清貧、假數字,而這些假新聞的背後,有多少是包含著政治賄賂的目的---用泡沫政績在幫一些人揚名聲、擴影響、變印象、造好感,繼而陞官發財呢?
政治榮譽賄賂之所以能夠出籠,除了利慾熏心的文人閉門造車外,須得有三個部門的通力協作才能成功:一是報導人物所在部門的同意。那些假政績要想見報,首先要在稿件上加蓋所在單位的公章,簽上「內容屬實」,才能被報社老總所接受。二是新聞單位的放行。稿件來了,用與不用的大權在老編手裡,遇著個頑固不化的老編不信公章,非到實地去採訪,那就歇菜了。三是上級領導的推崇。說得再好,還得有人聽,只有引起領導注意,才能使耍姦者得益。現在不就有很多「近視」幹部嗎,見到「廣播有聲,報上有名,屏上有形」,就認定是能人,加以重用。如此風氣,政治榮譽賄賂能不出現嗎?
政治榮譽賄賂能夠大行其道,得益於它的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隱蔽性。送人財物屬於犯罪,宣傳別人總不能說是壞事吧。表面看,那人沒有得到什麼,實際上得到的是金錢買不來的東西---春風得意的仕途和無可限量的「錢」途。送者隱蔽,得者暗喜,心照不宣。二是無害性。一旦被吹捧者出了問題,寫者或以「見識偏頗」逃脫,所在單位也可以說是「情況屬實,後有蛻變」,媒體更是不難找出失察的理由,至於上級領導,怒斥幾句「虛誇害人」而已,己過則隻字不提。這些,使得政治榮譽賄賂有益無害,送者、得者、幫者自然是三廂情願,這種風氣也就普遍化、大眾化、社會化了。
政治榮譽賄賂罪責大矣。它混淆了是非黑白,攪亂了正常視聽,滋長了幹部不重實績重形象的歪風,敗壞了幹部的整體形象,實屬一種腐敗行為。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改革用人制度和評估機制,避開層層光環,到人民群眾中去摸實情,聽呼聲;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責任追究制,把責任人推到前臺來,讓他們不敢做和事佬。
政治榮譽賄賂之風日盛,該是封殺這種「不顯山不露水」腐敗行為的時候了。
消息來源:中國青年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假先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