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王丹觀點:誰最怕不同的聲音

 2001-09-11 10: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個社會的發展與繁榮,需要很多必不可少的前提,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不同的聲音。

  我們也可以從反面來證明這一論點,即極權主義者最怕不同的聲音。可見反抗專制,確保自由的重要性。

  中共建國以後,逐漸壓縮言論空間。自一九五七年「反右運動」起,全國只剩下統治集團發出的一個聲音,這種言論壟斷至「文革」更是達到了頂點,不要說批評政府的權利不復存在,就連保持沉默的權利也被剝奪殆盡。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和政治經濟的發展,言論空間逐漸擴大,不同的聲音從社會各個階層湧現出來。尤其是八十年代後期,反對與批評的聲音匯合成了民主運動的洪流。到今天,當局已經很難鉗制老百姓的言論,一個聲音壟斷天下的局面再也難以恢復了。

  但是,中國目前的言論空間還遠遠不夠。這表現在:第一,在言論越來越難以控制的同時,仍存在對言論自由的諸多限制,尤其是來自政治反對派的聲音,仍很難有公開存在的機會。言論空間只是相對過去有所擴展,但相對於應有的程度仍有很大的差距。第二,中國現在出現的不同的聲音,還沒有規範化,沒有充分體現出利益表達的功能。在中國,來自民間的抱怨與牢騷比比皆是,但自覺地站在公民社會的立場主動以批評的姿態面對政府的言論還遠遠不夠。

  我認為,對中國持不同政見群體來說,身體力行地拓展言論空間,確保中國存在不同的聲音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當局封鎖信息,壟斷媒體的情況下,持不同政見者應當積極尋求面向國內民眾發言的機會,表達自己對於政府的批評和對時局的見解。這本身就是公民社會建設的一部分。

  基於這種認識,赴美兩年來,我在不同的媒體上發表了不少有關中國的評論。這些評論不見得正確或者深刻,但我仍願意把它們結集出版,就是希望中國能有不同的聲音。本書中,大部分評論是我作為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所做的評論,其他一些是散見於其他媒體的演講稿,文章等。感謝自由亞洲電臺為我提供了一個與國內民眾溝通的機會,也感謝明鏡出版社為本書的出版所做的努力。

  最後,我謹將此書獻給王有才,楊濤,江棋生,李海等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他們正在大陸的監牢中為我們共同的理想而付出代價,我們不應當忘記他們。(大參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