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增高術」的報導頻頻見諸報端。一個正常人將腿打斷只為增高,這種代價將換來多少幸福呢?
週一,記者來到玉泉路西側的402醫院,這裡的增高手術已經排到10月份。儘管已近中午,記者對手術的主刀醫生、北京骨外固定技術研究所所長夏和桃教授的採訪卻仍不時被來訪者和電話打斷。看著一個個扶著助行器來來往往,腿上還固定著3公斤沉的「鋼圈(骨外固定延長器)」,記者感到頗為「敬畏」。
想長多高就多高
「最高可以長多少?」和很多人一樣,這也是記者最關心的問題。「想多高就能有多高!」夏和桃笑著告訴記者,「只要你知道骨頭生長的原理就能明白了。骨骼生長的過程是由於骺板(生長線)的軟骨細胞不斷繁殖而生長,一般來說,人到了17-20歲骺板就停止生長發育。一些報紙上所謂的『打斷骨頭』即指先要施行截骨術,在小腿或大腿把已經閉合的骨生長線重新『打開』,這樣,骨頭被截開的端面會緩慢地生長出骨骺,骨骺越長越多,兩個端面就逐漸接合,如果一直裝著延長器,骨頭的截面就會總處在生長狀態,當然會越來越長,同時皮膚、肌肉、神經、血管等組織的數量和長度也會增加。」
夏和桃強調,骨頭延長期裡的各種細胞的生長近似人體的正常生長發育過程,這正是增高術和美容整形的不同之處。「這是人自己的骨頭在長,而不是說把骨頭截斷,中間接上別的什麼東西。而整容往往是向人體內添入其他組織材料,或者把其他部位的皮膚移植,而並非『自己的東西』。」
現在醫院主要採用的這種內外結合的肢體延長技術是由夏和桃教授發明的,在國際權威性學術會議上,是亞洲地區唯一獲獎論文。夏和桃告訴記者,這種技術需要做三次手術。第一次手術包括安裝體外延長器和在骨內穿放鋼針。第二次手術是拆除延長器,此時已經達到預延長度,但新生成骨的骨化還需要一段時間,要靠骨內的鋼針來維持其穩定。最後一次手術是為了取出鋼針。來自湖北武漢的小A19歲,上大學三年級,看上去很帥的一個男孩。「我休學一年,本想長高5厘米就行了。夏大夫研究了我的情況,認為我可以長8厘米。原來我1.63米,現在已經1.7米了!」護士小馬說,「他以前沒我高,現在可超過去了。」「長高多少由什麼決定?總要根據人的實際需要來決定。想增得多自然時間就要長,花費也多,而且還不一定符合人身體的比例。每一個想要做手術的,我都會跟他商量,根據他的職業和目前的形象,決定增高多少合適。不過在延長過程也可以隨時調整。一般來說,小腿一次延長10厘米,大腿8厘米以下比較合適。若再長,綜合各方面效果來看,可能反而不好,所以我絕對不贊成不顧自身的情況而單純求『越高越好』。」
到底會有多疼
夏和桃告訴記者,「半身麻醉後很快就睡著了,手術中偶爾醒來,也是睜一下眼睛又睡著了,不會有感覺。但手術後不疼是不可能的。術後三天內有中等程度疼痛,有時會用一些鎮痛藥。延長中、後期有牽拉痛或生長痛,但這都是正常的,不必感到緊張。」
女孩小白(化名)23歲,已經在醫院住了7個月,長了8厘米。「長了有3厘米的時候,我自己就能覺出真的是長高了。」延長器上有螺絲,每天自己調整四次。「調整的時候不疼,因為一次只延長零點幾毫米。」小白的小腿兩端穿鋼針的部位旁邊有一些瘢痕,「以後可以做除疤手術」。小白說。護士正在給她的小腿褙皮,準備做拆除延長器的手術。她的父親從老家趕來陪女兒,父親告訴記者,「她現在比我都高了!」小白說,「真是挺疼的,晚上得醒好幾次。現在倒是不疼了,但腿上有這麼個東西總是不舒服,翻身、走路,磕一下碰一下的,都得注意。每天就是看看電視,看看書,跟病友聊天,吃飯,鍛練,盼著趕快拆這個東西(延長器)。」病房裡有電視機和VCD機,窗台上丟著十幾盤光碟,牆上還貼著黎明和劉德華的大照片。不像很多醫院裡要遵守「清規戒律」。另一個很漂亮的女孩說,她大學畢業後因為個子矮,找不到工作。男朋友開始也不希望她來做手術,後來也同意了。「我爸媽都同意,我的一兩個特別好的朋友也知道我來做手術了。現在我剛長了3厘米,最後能到1.58米左右吧。」
風險相當於坐飛機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增高手術自然也存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手術風險。從理論上講,可能會出現神經、血管損傷,延長骨不癒合或畸形癒合及關節功能障礙。腿部會有斑點狀、小范圍、永久性的切口及針孔瘢痕,有的需要做皮膚整形手術才能消除。比較常見的是輕度的針孔感染。不過到現在來看,只有3例發生骨不連或畸形癒合,其中兩例已經治好。」夏和桃告訴記者,在以往已施行的300多例增高手術中,滿意率達99%,併發症在1%以下,他比喻說,增高手術的風險相當於坐飛機的風險,甚至還要小。
「現在很多醫院都知道我的名字,」夏和桃笑道,「外地也有一些醫院在做增高手術,但技術上不一樣,有的還在採用傳統方法,有的還引起了醫患糾紛,其實我們的技術沒有推廣。我想,這不是辦一個短期學習班就能講深講透的,增高手術的道理聽起來比較簡單,但手術過程中有很多很關鍵的地方。一些在其他地方做手術失敗的患者到這裡問還有沒有辦法,大部分通過手術都能解決。」
在美國馬里蘭州一家醫院的資料照片上,記者看到一個奇怪的地方,即每個做完手術的人腳上都要綁著帶子,跟小腿綁在一起。夏和桃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們的技術侷限的地方,光是骨頭長,跟腱卻不長,這樣會在關節面之間形成壓力,關節面如果壓壞了就沒辦法了,若增得太長了,骨頭就會把腳面向下頂,發生足下垂,還要做跟腱手術。肢體同步延長器是夏和桃教授發明的獲國家專利的器械之一,它從腳踝到足底的部位加裝了一個仿生關節,使跟腱和骨頭同步生長,避免足下垂。
資料照片上,傳統的肢體延長術在小腿上留下的條狀瘢痕還是很「觸目驚心」的。夏和桃告訴記者,「增高術與延長術可不一樣。肢體延長是指對肢體不等長或侏儒症的治療,而增高手術是針對正常人的『變美』的要求,後者是為了『錦上添花』,前者則是求肢體功能重建。兩種手術在技術上有相同之處,但增高技術在整體形象、關節功能等綜合質量遠期效果上有更為嚴格的要求,甚至皮膚切口疤痕也要符合美的要求。」
兩年內不能劇烈運動,但長高了真是很高興
夏和桃對做過手術的「病人」的情況都記得很清楚,「很多人恢復正常生活之後都會給我來電話『匯報』情況」。他告訴記者,一年多以前,深圳的一名姓騰的女孩,原來身高1.47米,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男朋友。現在不僅兩個問題都有了答案,還開上了汽車。另一名同樣不到1.50米的女孩遵循母親的遺囑一心要報考北京外國語學院,卻因為身材矮小而被拒。一位好心的老師告訴她現在有一種增高手術,她開始打工攢錢。「現在她已經長到了1.56米,完成了邁進理想大學的第一步」。夏和桃告訴記者。
夏和桃笑道:「其實最初我們是拒絕給正常人做手術的。我記得有一次,一個女孩找上門來,說自己不夠高,要做手術。我告訴她這種手術都是給肢殘或畸形患者做的,勸說了半天。但女孩非常執著。現在想來,醫學能夠提供多元的服務,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選擇。一個做電視廣告的女孩來這裡做手術後,1.68米長到了1.75米。開始男朋友聽說她還要長高,特別不理解,甚至都要分手了。後來發現女朋友還真是變得更好看了,現在兩個人比以前更好了。」
一般來說,拆除延長器後3到4個月即可從事室內工作,但在2年內要避免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一個坐在輪椅上的男孩看起來有二十三四歲左右,記者估計他若站起來怎麼也得有1.70米。他說四個月前自己才1.65米。「做手術的原因就是覺得作為一個男的我太矮了。而且那時我想出國,大部分外國人都長得那麼高,自己多有壓力啊。我沒告訴父母,不對父母說是怕他們擔心,也怕他們嘮叨。做父母的一般都比較保守,會問來問去,輕易不敢相信人還真能靠做手術長高。姐姐知道一點情況,我說是摔跤骨折了,得在醫院呆一段。」
在病房裡的採訪中,記者隱瞞了自己的身份,也同樣沒有詢問他們的名字。陌生人之間談論起各自的秘密似乎很輕鬆,但幾乎沒有人說「我覺得別人知不知道沒什麼」。有人說,「我回去就換一個單位」,有人說,「咳,這麼長時間沒見,又長高了些有什麼新鮮的?」還有人說,「我就跟人開玩笑,說吃了什麼靈丹妙藥」。為了希望而付出了某種痛苦代價,自然有保護這個自由選擇不受任何傷害的權利。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打斷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